第二节 基于理念的制度设计与创新

制度设计需要大智慧

制度审计是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审查,毕竟是有据可查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相对于制度审计来说,制度设计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工作,是一项更需要智慧、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对于制度审计而言,制度设计对于文化理念落地的作用也许更大。因为制度审计只能够发现无效的制度,只能清除文化落地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却不能保证找到有效的制度,不能给文化落地提供正向动力,但制度设计却可以。制度设计是直接根据理念的需要设计制度,更加有的放矢,更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好的制度设计往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

很多企业都提出过打造“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原因在于在制度层面缺少关键的创新,而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却能够做到,其中他提出的“三分利法”居功至伟。

京瓷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三分利法”

京瓷的战斗力,来自它的数万员工,他们都把企业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理念,在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稻盛和夫提出的是“三分”主张—税前毛利,要按国家税金、企业积累、员工收入这三个部分来分配,这就是著名的“三分利法”。在稻盛和夫的概念里,企业首先是员工的企业,其次才是股东的企业。稻盛和夫说:“公司并不是经营者个人追求梦想的地方,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

很多企业都在提“创新”的文化理念,但真正能够把自己打造成创新性企业的却为数不多,而3M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企业创新的典范,关键不在于其创新理念的提法,而在于其在落实“创新”理念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3M公司有关创新的制度

3M公司可谓是创新的典范,这家原本是采矿为主的企业,到今天却成为拥有近六万多种产品的企业。3M公司的产品涵盖了投影仪、道路反光漆、记事贴、补牙材料、室内踏垫等众多领域。3M公司的创新之所以与众不同除了他们的理念外,更为重要的是3M公司内部保证创新实现的系列制度。3M 有著名的“15% 规则”,公司规定每个技术人员最多可用15%的工作时间“干私活”,做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不管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当一个人产生一个有希望的构想时,公司组织开发者、营销、生产、法律相关部门组成的风险小组帮助其实现。为了确保员工的创意不被扼杀,3M公司特别设立“创意大奖”,旨在为那些被正常报批程序判死刑的创意提供第二次机会。

制度设计要靠自己人

制度设计的首要前提是精准地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对外部人士而言,一般很难仅从字面上就能够参透其中的关键内涵。很多时候同样的价值理念表达置于不同的企业中所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诚信”,有的企业可能关注点在于“诚”,即诚心诚意,真诚实在,心口如一方面;而有的企业关注点在于“信”,即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言行如一方面。再如“务实”,有的企业关注点可能在于遵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而有的企业关注点可能在于工作踏实,不浮躁,不搞形式主义等。

其次,制度设计需充分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队伍特质,不同的业务运营和队伍管理的关键点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理念必须在业务运营和队伍管理的关键环节找到制度支撑才能够保证其有效落地。

基于上述两个基本要求,制度设计工作一般很难从外部找到合适的人选,鉴于企业内部人对自身文化理念的精准把握,对自身业务和队伍的充分了解,选择企业内部人几乎是不二选择。

制度设计虽然不容易从外部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是外部优秀企业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却能够给予正在进行制度设计的管理者思路以及方向上的启示,所以制度设计前充分研究标杆企业的制度创新案例仍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