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为什么会议中做出有效决策总是很难

在企业中,所有人都对会议又爱又恨。恨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怎么这么多的会议”“这些会议有什么用呢”“浪费时间”“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又是一个没有结果的会”等。爱的是,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相关的问题时,常常想召开一个会议或者对话,希望能够在这些交流的场景中寻求一些帮助或者得到解决方案。至少让别人认同我们的解决方案,并提供一些具体工作上的帮助。然而,大多数会议却效果平平,甚至是非常糟糕,渐渐地,大家对会议越来越无感甚至是漠视,疲于应付,组织中的人们都陷入对会议越来越反感的旋涡。

不可否认,一个高效的会议并不会让人们失望,甚至抱怨侵占了自己原本的时间,只有那些糟糕的会议才会让人们崩溃。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会议都效果平平甚至让人厌恶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议没有达到我们原本预设的目标。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会议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创造许多新的问题和增加一些没太多用处的工作量。所以,在会议上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做出大家真正共识的有效决策,而不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在看似商量中消磨彼此的时间,更不是坐在会议室中等待别人讲完赶紧逃离。

作为一名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我起初参与各企业重要会议时只是默默旁观,企图从中帮他们找到解决方案,但因为涉及不同行业的基础知识,我不敢随意发言,担心犯了基本错误被人嘲笑。于是,我默默观察他们的座次顺序、发言状态、讨论逻辑、互动方式、决策方式等。后来,我参加了无数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各类型会议后,发现会议低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会议上难以做出有效决策,并难以达成共识。一场没有决策的会议总是让人觉得浪费时间,一个没有达成共识的决策总是难以被执行,于是下次仍然面对同样的问题,直到最终不了了之,无人再提。

当然,第三方咨询角色对会议水平提出异议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和高管对本企业的开会水平还是存在较高的认可度,他们甚至意识不到无法达成有效共识的决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管理问题,总觉得我拍了板这个会就算有结论了,事情就结束了。或者说在这个会议里只要听到一些与会人员的想法就可以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做,自己只需要稍加思考就可以了。

而有一位企业家曾经在公众分享时就提出:“一个专业的CEO首先应该是一位首席共识官,要和核心高管团队一起共识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经营这家企业、我们如何构建这个组织、我们如何规划战略……这些都要达成共识才能形成良性的正反馈。”这才是我心中真正敬佩的管理者。

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企业的会议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境:

第一种,只要存在公司(或企业)一把手或者会议中的最高决策人发言时,整场会议便不再有第二个意见或者是想法,接下来只是围绕如何落实的话甚至是表忠心;或者是当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最高决策人因为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便开始打断他人的发言,其余人噤若寒蝉,不再发言,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老板的发言内容。

第二种,各聊各的会议,最常见的就是经营分析会。常常是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别人汇报时,要么一声不吭地修改自己的演示稿,要么在做其他的工作安排,并且过程中常常大家都是在对各自过去的业绩与工作内容进行大篇幅陈述,而没有任何的分析讨论,更别提决策建议与措施。

第三种,一部分参会人员热情参与并主导会议互动,无意识地进行一番少数人所谓的深入探讨,然后得出我们回到工作中再试试看的结论后草草结束,其余参会人员的心思则早就在会议室之外,或者已经在会议场上处理其余工作了。

这三种场景依次分别是:没有讨论直接决策、没有讨论没有决策、有讨论没决策。根据我对多场会议的观察与整理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三种会议场景的原因如下:

①彼此不熟悉,或者心里没有安全感,彼此不敢发言,维持表面和谐;

②会议最高决策人习惯过早发言,长期抑制团队思考探讨的能力;

③会议目标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是被曲解为定功、定责等;

④会议上没有认真倾听并反馈,会议信息不通畅、不全面;

⑤参会人员过多,或者关键参会人员不在,因为缺乏相关性,会议氛围常常容易遇冷;

⑥就问题表象谈决策措施,甚至常常沉陷在细节里过多探讨;

⑦遇到问题容易出现惯性思维,就过往经验决策措施;

⑧会议总是难以决策,最终某个人拍脑袋决定;

⑨会议决策在会中说了就算完毕,没有固定的总结确认环节;

⑩会议决策没有固定的跟进人,也没有反馈回顾环节。

当然,本书提到的所有会议最高决策人,并不一定是指在会议中职权最高的人,也常常是指为本次会议结果负责的人。比如某个临时项目小组探讨某个专题,最高决策人则是为这个专题负责的人;如果是经营分析会,则一般是企业的CEO。在这里要补充的是,我们列出的10个原因,只是会议现场常常发生的现象,并不是我们在会议中需要面对解决的真正底层问题,我会根据这些现象提出在会议中会面对的坑,以及相应的根本性优化措施。

在接下来第二章至第五章,我会和大家探讨如何避免这些原因,从而提升会议决策的有效性,内容也会让大家跳出会议的常规性准备工作,掌握会议高效的真精神。其中,第二章主要探讨现象①-⑤;第三章主要探讨现象⑥-⑦;第四章主要探讨现象⑧;第五章主要探讨现象⑨-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