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身,指肢体。心,指思维意识。气,指呼吸和所练之气。敛,指收藏的意思。神,指精神状态。此段话是说,身体运动之时,大脑的意念要平静如水,不可有任何杂念,牢牢守住。不许刻意用气,要将其收藏起来。精神状态饱满,身体中正安舒,做到不偏不倚。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此段话阐述了神意气与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神意气的主导作用,肢体的任何动作都必须在意念的引领下进行,不可自作主张随意乱动。
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
刻,时时刻刻的意思。此段话是说,在盘拳练功时要意念先行,而后身体方可以动。如此刻意留心,认真感悟,必定有所收获。切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 舍己从人”、 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也。
此段话的意思接上段。如果不是意念所引,就会变成了肢体动作。而肢体动作,就不能做到内功太极拳所要求的那样“一气呵成,连绵不断”, 更谈不上“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的太极神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须知,指习练者必须知道。一,指的是腰(二层功指的是丹田,三层功指的是意)。此段阐述了在练功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腰动,肢体才可以动。腰不动,肢体就不要乱动。这样才符合内功的原理。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视,看的意思。犹,如同的意思。固,结实,牢靠的意思。安逸,安闲自然的意思。此段话阐述了在练功时,内在与形体上的形态要求。从表面上看,肢体的动作如同没有动一样。反过来看视没有动,但是内里的神意气却在运动。这就是内功与外家拳的本质区别。内里的精神状态始终饱满,而外表却表现的安闲自若,神态自然。
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
此段话阐述了在推手时,必须听对方的劲,用沾粘连随的功夫跟从对方,不要自作主张。只有做到了从人,才能清楚对方的意图,从而使自身反应灵活。反之,则会处处受人制,而处于被动的地位。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尚,注重的意思。养,维护的意思。此句话阐述了习练太极内功,不要刻意注重气,更不要故意的去使用气。如果刻意的注重它,反而却发挥不出来气的效果。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故意的去使用气,就会导致身体僵力。所以,太极内功提倡周身放松,一切全凭自然,在自然中求自然,才会真正发挥体现出太极内功的神奇效力。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彼,指对方。此段话着重阐述在与对方推手时,要平心静气,用听劲探听对方。对方不动,己不可自作主张而乱动;对方稍一有动意,己即刻将神意气放出来,不可迟疑,对方将受制于我。
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依,这里指的是沾粘对方。此句话是说,要想沾人,必先知道自己的功夫如何?如果己本身不懂听劲,就无法沾粘对方。古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做到了知己又知彼,才能灵活沾随对方。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提,垂手拿起的意思。虞,忧虑的意思。此段话阐述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精神饱满,才不会担心出现笨拙的现象。身法才会灵活。
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
此句是上句的继续。如果精神提得起,在与对方接手时,就能随机灵活的粘连对方,使对方使不出来劲,而处处落空,方显太极内功之奥妙。
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
往复,去回的意思。转合,转变而合为一的意思。此句阐述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阴阳虚实的区分,尤其进退要有转换。这是内功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懂虚实阴阳的转换,就是不懂什么是太极拳。
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
机,时机。此段话阐述了要把握好发劲的时机。要借力打力,运用内功太极的原理,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一定会战胜对方。
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
此句阐明了对身形的要求,要不偏不倚,中正安舒。不论是盘拳或推手,都不可身体歪斜,或缩肩藏头。这些弊病都要注意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而不失偏颇。支撑,乃照看、顾及之意。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此句阐明了静与动的要求。静的时候,沉定的要像山岳一样稳固。动的时候要像江河一样滔滔不绝,连绵不断。
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此段话阐述在盘拳时,步履要像如临深渊一样,小心翼翼。运劲时要像抽丝一样,缓慢而均匀。这样才能一点一点的练出感觉。内功太极拳俗称老六路,之所以在盘拳时要慢而匀,其真实用意在于练习神意气动的感觉,如果快或不均匀,就不能练出,绵绵不断的纯正内功出来。在推手时,蓄劲要像开弓一样,要把腹含进去,腰就自然松下来。此时,如果要把劲发出来,腰向上轻轻一提,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疾速。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此段话是运劲时对身体的总体要求。九屈,是指上至头,下至脚底的各个关节。要做到上下相随,不可有一处僵滞。内功太极拳的训练过程,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钢。只有把内劲真正练出来,不管对方如何使力,都会将其击败。
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鹘,传说中的一种鸟,就像现今的鹰。它们在发现猎物,进行捕获猎物时,后背隆起,直扑下去。猫在捕鼠之时,首先后背隆起,攝足潜踪。此句话生动描述了内功太极拳对形与神的要求。要想达到如此,就要刻苦训练加揣摩。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
曲中求直,是指内功太极拳在身法上,不要僵直,各个关节都要松开,四肢要微屈。整个身体在微屈之中而达到中直。毎在发劲之前,一定要把腹含进去,腰松下去,才可以发劲。不论用哪层功夫发劲,都要含腹。蓄,在这里是指预备。
收,指收回的意思,也包括收式,为拳法的基本常用动作。收,在练拳中有特殊意义,不可轻视。收的内在要领要做到:(1)动作安静下来,逐渐回收练拳时的肢体外张;(2)神意内含,不可张扬,呼吸平缓,使五脏六腑恢复自然状态;(3)沉气松体,使身体处于无极状态。
放,太极拳的一种练习方法。特指内气下放。收与放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其本质没有区别。收是放的准备,放是收的目的。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转化。
连,即连绵不断。不论盘拳或推手,身体内外要完整一气,肢体运动变化时,内气要圆活,不可中断。
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
极,指最大限度。在盘拳练功时,一定要彻底放松。一分松,一分功,松到周身柔软见真功。只有练到了极柔软,才能做到极坚刚。这种坚刚不是肢体的坚硬抗击打,实是内里的神意气的综合作用。只有练到了极柔软,才能够做到沾、连、粘、随不丢顶,才能够反应灵敏。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直养,这里指自然的意思。此句阐述了气与劲的运用方法和其中的利弊。在盘拳练功时,要特别注意放松自然,不要憋气。否则,长此以往对身体有害,习者要多加注意。
劲要想连绵不断的使用,非含腹别无他法。这也是推手或散手最基本的要求。
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渐,逐渐,一点一点,慢慢的意思。此句阐述太极功夫的得来,是需要一点点逐步积累,到时就会自然而然的顺随灵敏。至此才能算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