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交从找痛点开始

白露是G药店的店员。这天,一位女士带着约两岁的小孩进店,要买妇科用药。白露很顺利地推荐了重点产品,为了扩大“战果”,白露问顾客要不要给小孩子带些钙片。顾客说小孩每天都喝牛奶,而且食物中也有钙,不需要补钙。白露被这句话给“噎”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那好吧”,然后给顾客结账。

在每天的导购中,白露不止一次遇到顾客说“不”、“不需要”、“没有这个必要”,当顾客以直接否定的方式回答员工时,很多药店同仁便无言以对,觉得顾客都已经否定了,那自己不必再推荐,以免引起顾客反感。事实上,顾客说“不”时,并不一定是真心,可能只是随口一个习惯性的拒绝。只要合理引导,就能从顾客的拒绝中寻找到新的销售点。

这里就要说到SPIN模式——S(Situation)是指现状、P(Problems)是指难点、I(Implication)是指暗示、N(Need-Payoff)是指需求效益。SPIN模式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广告就是用这种方式打动受众的。一般来说,广告开始都会展示一个问题(也就是现状),而且可能是我们现有的且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难点),然后广告推出的产品恰好提供了立体化的“解决方案”(暗示),让你看到了使用效果(需求效益),因此,你乖乖地被这个产品“俘虏”了。这种模式在导购中同样可以用到。

我们仍以白露遇到的这个案例来分析。当这位顾客说到不需要时,可以这样来引导:通过饮食补钙是对的(此时可观察一下小孩是否有枕秃,或问一下是否有磨牙等现象——现状),不过食物中的钙吸收是一个问题,这样摄入的钙量是不够的(儿童成长日需钙量800mg,食物中可获得300~500mg——难点),这个时候,需要额外给小朋友补充一些钙(暗示),比如A品牌的钙片添加了维生素D,更好吸收,有不少回头客都反馈对小孩子长个子和改善缺钙症状效果不错(需求效益)!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难点就是顾客的“痛点”,顾客说“不”是因为没有感受到痛点,或者对痛点不敏感。我们在引导时,应明确而巧妙地告知顾客其“真正的难点与问题”在哪儿,让其觉得现状是不好的,因此后面的作用介绍与需求效益才能有效说服顾客。

不过,在运用SPIN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现状应真实。在与顾客交流时,现状问题最好引导顾客自己说出,或者你帮她去发现。比如顾客脸色不太好,可能她这次是买其他方面的药,此时通过关切地询问其最近是否太辛苦了,或者是不是熬夜了。要让顾客知道自己的脸色不好,帮其分析原因,并做后面的产品推荐。而这里的现状应是顾客真实存在的,不可无中生有。比如有些同事为了推荐自己想卖的产品,故意夸大危害则不对。

(2)难点应具体。有些时候顾客会自己说难点,比如,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老是不好,真难受;比如,失眠,吃了不少药,医生也看过了,就是没办法,真痛苦。我们引导顾客的难点问题时,也应具体到顾客的症状,包括用专业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上面提到的儿童日需钙量与食物中的获得量。这需要员工多学习专业知识,以更精准地找到顾客的痛点。

(3)通过产品来暗示。当顾客知道了问题所在,此时他也想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因此,适时拿出产品并结合顾客的难点进行讲解,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需求效益要可靠。我们在举例子时应提供有说服力的实证,比如,自己的亲身经历、同事使用后的效果、老顾客的真实反馈等。如果有权威方面的资料更好,这正是广告总是用一些专家形象或明星代言的原因。在门店导购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案例,也不可杜撰,倒是可以多问问其他优秀的门店,或者搜集相关资料。

门店导购中,顾客主动来要产品的情况虽有,但并不多,我们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就需要从顾客的“不”开始,撬动顾客的内在需求。这样在门店工作,才看得到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