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渠道疲劳症

即使没有淘宝等线上电商的冲击,线下渠道也患上了渠道疲劳症:

第一,现代零售渠道的发展势力缓慢,尤其是KA卖场没有如5年前预期的那样成为食品零售的主导渠道,连锁便利店的发展至今无法延伸到二线城市,百货连锁商场的进入门槛愈来愈高。

第二,自从深度分销、专卖店连锁(加盟)之后,中国企业没有更新的渠道破局工具,深度分销的人海战术特点反过来成为企业的成本之累,优质品牌的连锁模式从加盟回归自营,大多数品牌的招商加盟模式不能解决产品动销即加盟商投资回报问题。

第三,电商新渠道再次证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期特征,除西米网煽情谢幕外,1号店向百货的转型,中粮我买网接单延迟出货事件、团购网站倒闭潮等,让一年前对电商渠道、网络营销充满期待与躁动的企业不寒而栗。

这种渠道疲劳症让企业进入渠道高原期:新品招商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难;没有对销量产生爆炸性增长的渠道营销模式;销售经理成本越来越高、人力资本的效益越来越差;渠道开发成本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

以抓住KA卖场大跃进起家的“散装柜”专家徐福记卖给了雀巢,百事可乐中国区经营权卖给了康师傅,小肥羊被百胜收购退市,大型企业同样遭遇规模天花板。但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进行IPO,这是继银基集团上市后,又一家酒业渠道企业上市,说明专业渠道品牌的资本前景并不比产品品牌差。

中国企业“路”在何方?能否并如何从渠道疲劳症中摆脱出来?营销渠道有没有新的兴奋点与增长点?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渠道产业”本身有所认识,才能从中国市场渠道格局及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找到渠道的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