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的柔克之功

最后一种是“高明柔克”,对于高明之人,一般人就降伏不住他了,因为他太高明啦!一个高明人,见识高广是他的长处,思想很深邃,知识很广博,社会经验也很丰富,九流人物通通都见识过。但是,这种人因为确实是太高明了,往往就失之于狷介轻狂,目中无人,什么人都看不起。

但是,就是他什么人都看不起这一点,就是他的命门所在。面对这样的人,你还不能用刚克,这样的人脾气本来就大,你想跟他刚硬一点,他马上就跑掉了,不理你了。狷介之人嘛,心量毕竟还是小一点,说不定还会记你的仇。所以,对这种人刚克就不好使,就要用柔克。怎么用柔克呢?要温言和气调柔其心性,仁心宅厚化解其狷狂,不急不躁地牵引他渐入中道正行。其实,高明狷介之人,跟这个前面讲的强弗友之人有共通之处,高明者肯定好强,但是,他一般的强者更有智慧,更有韧性,要收拾住这样的人,的确要有非同一般的功夫不可。我们看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收服弟子王艮的学案,就非常生动鲜活。

王艮在认识阳明先生之前,就是真正的高明之士。他自幼博通经教,后从父经商,衣袖中常带着《孝经》《论语》《大学》,逢人便拿出来问难,经过多年参究,旁人皆莫知其学问之深浅。后来,他听说阳明先生巡抚江西,大讲良知之学,从学者多如牛毛,于是就亲自登门求见。阳明先生听说王艮前来拜见,便亲自在门外迎接,请他堂屋就坐,结果呢,王艮也不客气,径直就高坐在上首位。随后两人开始交谈,良久之后,王艮渐渐心折,不知不觉就移坐到下边去了。谈话完毕,王艮下拜称弟子。但是,等他从王府回家,左思又想,感到阳明先生所谈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后悔自己轻易服输了。第二天,他再次前往阳明先生府上,直说上次不算,要重新论过。阳明先生于是又请他坐上首,两人继续辩难,久之,王艮终于大服,终于再次下拜,愿终身执弟子礼。事后,阳明先生对别人讲:当年只身前往江西,平定宁王宸濠叛乱之时,心全无所动,谁知今天跟王艮一场论辩,竟然比擒宁王还紧张!

大家看,王艮两次前往论辩,两次直坐上首;明先生两次礼让谦下,只用言语将其渐渐折服。阳明先生去世之后,王艮回到山东老家,在泰州开门授徒,开创了阳明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泰州学派,成为继承阳明心学最得力的一代大师。对于王艮这种难逢难遇的高明人物,阳明先生自始至终,全用柔克之功,的确大得“高明柔克”之妙用啊!

总之,前面讲的这五种人,本身都是可塑可造之才。如果你是皇极在手,正令而行,那就应该观机接引,或刚克,或柔克,或直示正直。总之,此事法无定法,目的都是要让对方认识到自己心性上的偏颇之处,最后将之导归于皇极正德。刚才也说了,皇极正德就是太极,就是大道,就是禅者所谓的心性本体、真如自性,就是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就是儒家所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下面还有一段:“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这一段是错简,应该放在第九段“五福六极”,因为它说的正好是作福、作威的事情,我们到后面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