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层设计逻辑

1、顶层设计三大导向

企业顶层设计破解成长中的八大命题,构成企业顶层设计的基本任务。那么,什么是“顶层设计”?顾名思义,站在“山顶”,才能看得远,这需要全局思维、目标思维;其次,站在未来看今天,才有未来,这需要长期思维、创造思维。如果要满足这“四大思维”的需要,只有坚持“理念导向(企业文化)、战略导向”,才能做得到。顶层设计有了“理念导向、战略导向”,还需要有个“望远镜”,才能看得准(检验理念与战略的科学性),这就是“专业导向”,利用专业工具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理念导向:正确的价值观胜过任何商业模式,以价值观的力量驱动企业良性成长,消除不良文化基因,培育好的文化土壤,促进基业长青。通俗的说,企业成长需要走什么“道”,正如德鲁克指出任何企业都需要事业理论。它一般包括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企业使命)?我们要到哪里去(企业愿景)?我们如何去(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比如客户为先、崇尚创新等理念,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成长方向,也决定了企业战略是否落地。否则,这种理念可能是虚假无用的,也不会长久。

战略导向:“战略报告不代表战略意图”,好战略是执行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坚持战略定力,打破发展瓶颈,拓展事业发展空间。通俗的说,企业成长需要走什么“路”,基于企业事业理论与战略的一致性,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去实现。基于战略意图,对企业资源与能力进行盘点,寻找差距并找到解决措施,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处处体现战略意图,比如基于战略设定组织、识别核心人才、设定绩效目标等。

专业导向:依靠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来判断与决策,依靠专业工具来落地(本书第5章专门介绍)。另外,“专业导向”也是对“长官导向”的替代,如上海复星集团一直倡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多元化做得不错,也归功于其有一大批专业参谋甚至“院士”级专家。因此,企业成长中涉及专业决策,尊重专业,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少一点长官意识,少一点“成功者说话才是对的”意识。

基于三个“导向”确保了企业大致正确的成长方向与路径,企业成长就有了一张“蓝图”,接下来要把“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就需要基于现实,聚焦重点命题进行“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把这些“突破的成果”进行“系统集成”,因为只有“系统集成”才有结构功能,才能复制;基于顶层设计远大目标,要有“循序渐进”的持续动作,能够死磕到底,摈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方式。

这里特别说明,部分企业偏好“问题导向”而丢掉战略与理念。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归因”,理念是“因”,问题是“果”,因此顶层设计是由“因”到“果”,二者关系不可颠倒,因此,顶层设计是对企业偏好“问题导向”思维方式的纠偏。

综上所言,“理念、战略、专业”三大导向确保顶层方案正确,“重点突破、系统集成、循序渐进”三大原则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2、案例演示

对顶层设计“三大导向”解读更加实战化,这里给出具体案例进行演示,如图3-1所示:

图3-1:企业顶层设计的力量

(1)专业导向

面对订单多,产能跟不上,员工招聘来不及,面对这一问题,该企业按照工序难度进行分解,让老员工做一些难的工序,新员工做一些简单的工序,解决员工技能瓶颈,实现产能迅速提升。

(2)理念导向

坚持“市场导向”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做大;坚持客户导向,营销政策采取分阶段付款、先试用后付款、先使用后付款等模式,与客户共赢;对员工,坚持推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发全员的积极性。

(3)战略导向

该企业没有战略规划报告,但战略意图比较清晰,一直聚焦3C产品,首先以“大单品”实现规模优势,再拓展新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避开低端、同质化、无前景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