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预测流程是多数公司供应链管理的短板,想要做好成品预测,需要顶层设计,就关键问题在销售,计划,生产等部门达成共识。
(1)需求预测需要决定的关键问题
需求预测模式:是基于客户沟通/给出的产品预测还是基于历史出货数据的统计预测。
预测的层级:按产品族/产品/SKU进行预测;是否要针对客户预测。
预测的频次:每月还是每周滚动。
预测的展望期:预测几个月的数据。
预测时间颗粒度:预测数据分解为月还是周。
(2)需求预测模式
品牌商通常采用统计预测方法:一种是集中统计预测+销售调整;另一种是分区域预测+总部调整。
部件供应商部分采用统计预测,部分采用客户给出的预测;医药行业的客户一般能够提供预测,预测一般相对准确。这是因为医药品牌商会给汽车部件供应商提供滚动预测,而且相对稳定。食品行业的部件供应商多数是自行预测来备料。
(3)产品预测频次、展望期、颗粒度
预测频次:是每月一次还是每周一次滚动预测,一般是采用月预测的模式。
预测的展望期:预测的展望期是指预测下达的日期与预测需求覆盖的时间。预测有两个用途,首先是基于预测进行生产,其次是采购备料。展望期必须要长于物料的采购周期加产品的生产周期。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每个月20日给出下一个月的预测,似乎展望期是1个月,但实际上只有1周,这个时间短于采购周期。正常的预测至少应给出2个月。第一个月用于安排生产计划,第二个月的预测用于指导物料采购计划。
预测时间颗粒度:预测数据是按照年、季度、月、周还是日来展现?一般的预测是按照月,存在的问题是即使客户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月度预测,还存在一个问题,一个月有4周,客户是哪周提货?对于那种大批量出货的快消品企业,这不是一个问题,简单地将月预测均分到4周就可以了,很多产品每个月就出货1次或2次,这是为了控制成品物流运输成本,很多客户都是一次购买一个月的量。如果预测需求不分解到周或旬,即使成品是按订单制造,物料必须在月初时一次购买,这也是原材料库存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历史出货的数据,将预测分解到周/旬。
(4)消费品品牌商的需求计划包含4个标准步骤
第一,销售数据分析。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将产品分解到顾客层级进行分析,区分顾客是重复订货还是偶发订货,理解每个客户的订货模式、订货批次。这需要企业具备数据仓库。
对于能够预测的产品进行统计预测;对于不适合使用历史出货数据的行业与产品,开发定性预测模型。
第二,统计预测。
这一步的关键是先进行数据清洗,然后再进行统计预测,统计预测要识别产品的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同时,要重点针对新产品进行预测。预测可以基于信息系统,也可以基于电子表格的宏命令。
第三,销售预测。
需要销售人员根据促销等信息,计算市场活动对正常出货的影响,并增添数据在统计预测上。同时,考虑促销对相关产品的影响,对快消品行业积累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曾初步分析过化肥行业促销的影响。
第四,产销平衡。
根据成品的保质期、客户要求、库存成本、销售的季节性、产品的可预测性、制造成本摊销等做出产销平衡决策。
合成材料的计划模式与品牌制造商大体的流程相同,区别在于缺少了促销计划。
(5)采用客户信息的预测流程
如果产品主要是少量客户,而且客户可以提供稳定预测,则采用这种模式,预测频次是一月一次,由销售人员给出;预测展望期是2个月,预测的颗粒度是按周或旬。预测是在产品—客户上。预测流程如表1-3所示。
表1-3 预测流程
序号 | 内容 | 频次 | 责任人 |
1 | 成品策略表和物料策略表 | 每年 | 计划/销售 |
2 | 下载出货数据,给出前2个月的分旬出货数据的数据,以及当月截至日出货数据 | 每月21日 | 商务助理 |
3 | 生成产品-客户的周/旬预测模板 | 每月21日 | 商务助理 |
4 | 填写N+1、N+2的旬预测 | 每月24日 | 销售人员 |
5 | 新产品、新客户的预测录入 | 每月24日 | 销售人员 |
6 | 产品经理汇总 | 每月25日 | 产品经理 |
7 | 各项目组汇总 | 每月25日 | 商务助理 |
8 | 正式版本生成 | 每月25日 | 销售副总 |
9 | 预测精度统计 | 每月月初 | 商务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