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以及标准,可以有效的使现场的操作人员做好工作的分工以及工种的标准化操作,可以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畅或任务分配不均导致的工作遗漏和安全工作的疏忽。进而引发人员以及安全事故。因此,就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而言,应该有一份清晰的说明,阐述每个不同的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对应的责任与权利,并有书面说明作为日常的指导;每个岗位对安全的要求以及所配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员工日常应该掌握的一些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措施。
(1)每个岗位都应该有一份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一方面用于表明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另一方面是规定了员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履行怎样的职责。针对岗位说明书里面的内容,以及实际的生产作业,生产主管要将其转换为员工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及行为标准。如生产投料工,生产主管可以把每天生产的投料量、现场的环境&安全维护、投料的操作标准等转换为一份书面说明或工作流程。这样,每个员工都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每天的工作量以及相对应的每一项工作的标准。同时,对于部门内部的一些管理方法以及目标要求,生产主管也可以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指标转换,让员工在日常的生产作业过程中,不但能按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完成相应的工作,还可以按整个部门的绩效目标去履行相应的责任,提高企业的管理目标达成率。
表6.2 理想主管一天工作内容表
上班前 | 上班后 | 上班中 | 下班后 |
(1)应提前15至30分钟; | (1)早会,点名; | (1)检查机器,工具是否正常使用及保养; …… | (1)上级指示及下属反应的问题应当日处理; |
(2)企业或工厂的安全管理部门所下达的安全目标以及管理措施,应该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相应的操作实施说明以及向他们阐述他们在此过程中所该负的责任与享受的权利。每一年,企业或工厂会下达一个全厂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如重大事故次数、人员伤亡数量、TIR、工艺安全事故次数等等),工厂会针对这些目标做出分析并拆解,向不同的部门以及生产车间下达他们的安全目标。各部门再根据他们所拿到的安全目标,结合实际的生产作业情况、生产现场的情况等制定能确保安全目标达成的一些指标以及相应该管理措施/行动计划。其中,行动计划会向不同的岗位人员下达并做出相应的要求;生产主管为了达到安全目标,对于一些日常的安全巡查工作以及安全培训等,都会按要求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员工所享受的权利(如劳保防护用品的配备、安全培训、应急技巧学习等等)都应该向员工说明并让员工知晓,员工有权利去拒绝一些安全防护不到位而开展的工作任务。安全部门为了使企业或工厂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绩效达到一个很好的结果,除了一些日常各部门或单位要遵循安全政策和所赋予员工的权利外,他们还会使用一些比较强制性的手段去管理一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现。如当前越来越多企业所沿用的“安全行为观察”,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使员工参与到日常的安全行为观察,可能设定了2次/人.月的量作为硬盘性指标来提高员工的参与率,当这个已经推行一段时间而且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开始建立了,安全部门会进一步加大此要求,要求每人每周提交一份安全行为观察报告。这种硬性指标,在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会引起很多不满甚至员工会有抵触心理,但是大家都会发现,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身边的不安全行为和制止不安全行为已经成了员工工作的一部分内容,他们越来越发现其中的好处并开始接受。
(3)岗位的安全操作标准备的制定,都是以安全体系的条款要求为基础来设定的。因此,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另外,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生产车间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或工厂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对于每次审查所发现的问题,都必须落实整改的责任人以及整改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整改项目进行监控,对整改完的项目或问题进行详细的审查、验收,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