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篇获得近100万点击的文章

亲爱的新老读者,感谢你购买了本书,如果你看到本文,也感谢你耐心地读完本书。同时,也感谢博瑞森图书一直以来的支持。我想以我的一篇旧文——在《今日头条》上获得近100万点击的文章结束本书。

谈判中向对方提出最后期限的要求,有助于谈判的成功。

某天,你去买茶叶,老板开口就问你:“自己喝还是送人?”如果你回答送人,老板会推荐:“这种茶叶的质量好,包装也漂亮,价格也贵一点。”如果你说是自己喝,老板会推荐另一种比较实惠的茶叶。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让我们从营销学定价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老板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做客户细分。自己喝对价格比较敏感,而送人对价格不敏感,如果送给重要的客户或者尊贵的亲戚朋友,越贵越能体现你对对方表达的尊贵和诚意。接下来有人要问了:“送人和自己喝的茶叶价格差那么多,质量等级是否真的差那么多?”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产品价格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成本,这是价格的底线,准确地说还是可变成本,就是他的进价是多少,还不包括店租或者人工的成本;二是竞争对手,也就是同类产品其他茶叶店是什么价格,这是参考的价格;三是价值,也就是客户认为你的产品值多少钱?

那么问题来了,茶叶店老板会按照茶叶的进价来定价吗?不会,也许他会考虑竞争对手的价格,但茶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产品,品牌、地域、种类,还有文化的含义,难有可比性。定价的最高境界是按照价值定价——是客户认为的价值,但首先要找到认可你的价值的那些客户,所以老板先问“自己喝还是送人”,其实就是在看你属于哪一类客户。作为礼品,可以卖得贵;而自己喝的,卖得便宜。

有人会问:“难道老板卖的这两种茶叶除了包装真的没有区别了吗?”我的回答是:“也许有,但价格差别没有那么大。宝马3系、5系和7系的性能真的相差那么大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只是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客户对价值认同不同罢了。”

有人会问:“茶叶店老板可不可以定一个平均的价格,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喝,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如果这样,问题又来了,送礼的人其实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但是你没挣到这部分该挣的钱;自己喝的客户还是觉得价格高,不买了,你也没有挣到这部分钱。据统计,同样的产品定一个价格,商家只能挣到50%的利润,定两个价格能挣到67%的利润,定三个价可以挣到75%的利润。所以,你能理解一罐啤酒在超市、饭店、酒吧会有不同价格的道理了吧?一个LV包在不同的国家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在定价上我们把它称为价格歧视,但这确实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读完本文,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你对客户报价前,是否也要对客户做三六九等的判断,看看眼前这个客户愿意接受什么价格,而不是考虑成本或友商在报什么价格,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