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静因之道

1.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未;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原道训》)

释义:

圣人注重内在修养,而不修饰外表的枝节,保全精神,偃息奸巧,静漠无为按自然本性去办事,因而没有什么事办不成,坦然地不去刻意有为治理什么,反而什么都能治理好。所谓自然无为,是指不超越事物本性人为地去做;所谓没有什么事办不成,是说顺应了事物的本性。所谓不去治理,是说不改变事物的本性;所谓没有什么治理不好,是指顺应于事物的必然性。

2.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

释义:

人可以用杀戮来镇压,这是因为他们怕死;可以用不利之事来阻止,这是因为他们贪利。所以,君子不被爱好之事所诱惑,不被厌恶之事所胁迫,快乐无为,消除了谋略和智巧。他处事,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筹划;他行动,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择取。有过错在于自以为是,发生罪过在于妄加变化。因此,有道的君子,他在自处的时候,像是没有知识;他在处理事务时,像是只起配合的作用,这就是静因之道。

3.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国语·越语下》)

释义:

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

4.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国语·越语下》)

释义:

时令不到,不能勉强让事物成长;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成事。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来临,再加以匡正。这样,才能在适时使天下稳定。

5.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之行,因以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国语·越语下》)

释义:

顺应阴阳的变化和天地的常规,做到柔顺而不屈服,坚强而不僵硬。赏和罚的施行以天地为常法,生和杀的掌握以天地为准则。天根据人,圣人也根据天。人如何行动,天地会显示征兆,圣人根据天地的征兆去完成大事。(《国语·越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