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价值链是整个市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其演变亦有内在的机理和逻辑,并且影响着外部环境。从较长远的角度看,流通价值链的演变呈现出以下方向和趋势:
第一,流通环节减少,渠道结构扁平化。有人云,世界是平的,流通价值链也越来越平。传统的多层级分销,在国内市场已不多见;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者)的对接变得直接、顺畅。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流通价值链扁平化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交易成本(从买方角度看,即商品价格之外的全部付出)降低,消费者(使用者)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社会流通体系效率、速度的提高,既是流通价值链扁平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流通价值链持续扁平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商流、物流、信息流运动速度趋快,这是消费者(使用者)需求变化速度加快的产物,同时也是制造及渠道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各竞争主体奋力追求竞争优势所造成的。和流通价值链扁平化一样,这也得益于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进步。流通价值链运动速度(在制造商和渠道商的财务报表上以“库存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等指标来表达和衡量)的持续提升,源于消费品领域的营销战略、渠道模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也引发相关行业内部竞争格局的变化。一些跟不上流通价值链运动速度的企业,将会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快速循环中被甩出去。以服装行业为例,ZARA等国外休闲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快时尚”的运作模式,给国内同类产品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第三,流通模式趋于多样化。首先,在社会结构复杂化、消费者群体细分化的牵引下,各种商业形态及零售业态在不断细分和创新。以线下零售业为例,近几十年来,我国从以传统百货公司为主的第一业态结构,演变为便利店、超市、超市型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专卖店、专卖店集合(超级商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多种业态丰富多彩的复杂格局。其次,随着全社会交通物流体系、通信及互联网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上游制造商(供应商)与下游渠道商以及消费者(用户)之间的组合方式也多样化了,直销、分销、直供、半直销、半分销、半直供等多种流通模式并存,立体式、复合式流通模式和通路结构越来越成为主流。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幅复杂的流通模式图景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是如此的斑斓复杂,又是如此的动态和不确定。对流通价值链上的大部分参与者来说,既是竞争制胜的机会,也是殊难驾驭的挑战。
第四,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既然是“价值链”,客观上就蕴含着链接越来越稳固紧密,衔接越来越顺畅(即所谓的“无缝”),促使商品价值实现的合力越来越强劲的内在要求。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厂商之间、商商之间形成规范化、多样化的对接机制,包括产权机制(厂商双向参股)、组织机制(如共组团队、共建组织平台等)、流程机制和信息机制,保证流通价值链运行时上下游相互融入、协同作业。二是厂商之间、商商之间合作规则朝“重复博弈”(长期合作)、双赢共享、减少交易成本方面演进,使双方合作关系摆脱“零和博弈”的困扰,更加规范、稳定和密切。三是在重大市场活动、营销事件尤其是区域市场的开发上,上下游几个方面共同组织、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同行动。
第五,流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趋于均衡(参见第2章)。不均衡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通路价值链断裂,即上游商品制造者利益份额较大,而下游渠道利益偏少,毛利偏低,影响渠道的销售意愿,制约渠道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通路价值的提升。二是需求受到抑制,即渠道(包括分销和零售商,尤其是指零售商)利益份额较大,毛利较高,从而导致商品价格较高,对需求产生负向作用。还有一种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形是,由于渠道(主要是零售商)相对制造商而言,更加强势、话语权更大,挤压和切分制造商利益,致使制造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品质,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不能提升,从而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和品质的要求。
利益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下游环节的谈判地位和话语权不同。而这背后,涉及上下游各环节不同的集中度——垄断程度高的一方通常能切分较多利益(比如家电产业链上天猫、京东,药品产业链上的大型医院),也涉及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通常掌握用户信息的一方更加主动。而驱动、促使、推动流通价值链上利益结构均衡化的因素和力量主要有:
第1上下游各环节博弈时处于弱势的一方,通过调整竞争策略、改善和提升竞争能力、提高同业内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构建业内战略联盟等方式和手段,努力改变不利地位、提升话语权。
第2上下游各环节博弈时处于强势的一方中,总会有企业(通常是挑战者或试图“破坏性创新”者)以“不均衡”为契机,通过改变利益在上下游的分布——这常常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获取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并改变同业内的竞争格局。
第3上下游服务环节中的新进入者和替代者有可能改变其所在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和利益格局,使流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出现变化。例如,大量的汽车美容检修企业(属于汽车后市场)兴起后,对传统的汽车品牌4S店在汽车保养服务方面的垄断地位造成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汽车润滑油、轮胎等产品的附加值分布,对这些产品的制造商、供应商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流通价值链上利益结构的均衡化,是竞争深化的体现,往往也是行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