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在星巴克发生的艳遇
(六十二)
人生就像坐公共汽车,有的人和你坐在一起,但不一定能和你坐到终点站,也许这个人下一站就要下车,而另一个人会坐到你的身边。如果你是幸运的,就会有一个人一直陪你坐到终点。而许多人的身边会在不同的站点变换着不同的人。
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营销导师老刘也曾告诉过我,做营销,情商太低的人是做不好的,一个情商高的男人必然比普通男人更具有吸引力。他的意思很明显,即做营销好的人必然是色的人。因为好色的男人在追女人的时候,会思考对方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最终俘获人心。
想想我从和圆圆的初恋到现在,所有结识过的女人,都只是我人生中的过客,她们都没有陪我坐下去,随着年龄的日趋成熟,我越来越希望我的下一个女人能陪伴我到终点。
有这样一种想法,说明我还不仅是一个色男人,也应该算是一个渴望得到真爱、渴望拥有家庭的男人。我现在好男人也不是,坏男人也不是,是由于我心里对最后一个女人的期待。
就像罪犯也想过美好的生活一样,我这个在营销上具有卓越狂想症的男人,这么多年来,虽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就像一个流浪汉找不着回家的路,但是我内心还是非常强烈地渴望着……
我知道我在男人中,属于很色的那类,也曾向往过能阅尽天下美女,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开始现实起来,飘荡的生活过久了,也会思念平静的日子。
就像很多人问我的那样,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想我的回答依然是很简短的,即性感和有强烈欲望的。因为我不想仅仅是活着,我需要这样的女人来点燃我的激情,使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这就是我,一个彻彻底底的不可救药的男人。工作时一丝不苟,生活中放浪形骸,情愿在金钱上吃亏也不愿留下话柄,看到美女就兴奋,得到一丝真爱就想终身回报的又色又傻的男人!
这一年的夏天来得很早,才进入5月,深圳已经热得受不了了,那天,我命中注定要遭遇变化。我是说,如果天气不热,如果不是家里突然停电,我就不会背着笔记本去中信广场的星巴克写东西,而不去星巴克,我就不会认识汤汤,不认识汤汤,也许我的情感结局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有时候我还是非常相信命运的。
星巴克里的人特别多,我好不容易在转角沙发里找到一个老外对面的座位,然后要了一杯摩卡。
我喜欢喝摩卡,也没有太深奥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热天的喝一杯冰镇的咖啡,口感非常舒服。我要的是大杯的,然后在座位上坐下来,插上电源,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中国经营报》向我约的一篇关于旧品牌如何活化的专题稿件。
我写得很投入,投入到甚至一个女人轻声叫了我两遍我都没听见。
“先生,这里有人吗?”当她说第三遍的时候我才醒悟过来,然后看了看对面的空座位。我不知道刚才那个老外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哦,没人,你坐吧。”
“谢谢。”
“不客气。”谢我什么呢?我想这又不是我让你坐的,但我还是客气了一下。
她坐下后,也从背包里取出了一台比我更小的笔记本电脑,然后熟练地打开。拉开电源线的时候,她发现插座正好在我这边,就又对我喊了声:“先生,帮我插一下吧,谢谢!”
我哦了一声,就接过她递过来的笔记本电源线插头,然后与我的并排插在了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上。
这之后我们有半个多小时没说话,我写我的,她忙她的。
我写了一会儿,感觉累了,加上咖啡也喝完了,想再去要一杯,就站起身对她说:“小姐,我去一下服务台,帮我看一下。”我指了一下桌上我的笔记本电脑。她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说了声OK!我也会意地一笑:“谢谢!”
在买咖啡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她身边没有饮料,我想大概是她看到了空座位,怕别人先她而坐,所以没来得及点,想到这里,我就干脆买了两份,依然是摩卡。
“小姐,这是我请你的。”
“啊……”她一脸的意外,“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关系,”我说,“一杯咖啡而已,况且,你帮我看东西应该谢谢你。”
“呵呵,你真有意思……”
我看她再次露出了好看的笑容,并不再客气地含着管子开始吸饮咖啡。
这时我心里有了想认识她的强烈愿望,所以从电脑包里取出了我的名片。
“小姐,这是我的名片,请教您贵姓?”
“谢谢,免贵姓汤,你叫我汤汤好了。”她双手从我手里接过名片。
“不好意思,我没名片,”她歉意地对我笑笑说,“我给你留个电话吧。”
随后她从包里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流利地写了汤汤两个字,然后写下一串阿拉伯数字。
“不好意思。”她递给我纸条的时候说。
然后我们开始作了一些交流,我这才知道这个叫汤汤的女人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跟单员,今年28岁,哈尔滨人,休息天也喜欢到星巴克来坐坐。
那天我们虽然没有再深入地交流,但我们对彼此的印象很好,最起码,我的内心是这样想的!
我与汤汤的第二次会面,也是在这间星巴克里,也没有互相约好,完全又是一个巧合,但这次巧合与第一次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手机里都记录了对方的号码。
“久等了吧……”这是我见到她以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我寻着声音抬起头来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安稳地坐在我对面的沙发里了,笑容大胆地从她好看的脸颊飘送过来。
我一点也没有准备,尽管她事先已经打了电话给我,说她一个人在华强北逛街,而我告诉她我正在我们那天见面的星巴克咖啡馆里写作。
她开始以为我骗她,直到我以肯定的语气告诉她,她才兴奋地说很快过来找我。
也许注定了我与她之间要发生什么,一切是那么的巧合。那一天原本就是周日,我一般会在这样的休息天里上网打拖拉机,平时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玩,休息日我是必定上线玩的,有时会是通宵达旦地玩。
可这一天,我为什么没有安静地在家里的电脑上,过过游戏的瘾呢,而是一个人背着笔记本电脑跑到这家咖啡馆?
我想起来了,原来是因为公司接受了湖南一家企业的邀请,要我们为该公司的全国连锁经营模式进行策划,但这之前,我们需要提交一份策略性的策划建议书。
我记得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公司高级顾问小陈,但他在忙碌了大半个月之后,竟然在需要提交的前一天突然告诉我他没思路,写不出来,而我已经约定下周一提交,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能亲自操刀,但在家里的电脑上写了几行字以后就找不到感觉了,只好拿着笔记本,打了个的士到了这里。
这间世界著名的品牌咖啡馆才是我最理想的写作场所。也许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目的,反正除此之外,我实在也找不出第二个目的或者理由,无论如何,我肯定不是专门为了她而来。
我其实已经记不起她进来的确切时间了,总之,当她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便向她打了个招呼说我很快就做完,让她先喝点东西,然后我真的继续忙碌起我的方案,一直到我做完。
后来我们在一起闲聊,我很想放松,但一看到她圆圆的大眼睛,我就难以按捺住内心的奇怪情绪。我似乎感觉认识她很久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知道这不是爱情,也不可能是爱情,但我非常愿意是,或者真的愿意将这份奇怪的感觉延续下去。
后来,我们去吃了饭。我很自然地把她带到了赵林的老枪酒楼,也许,我很想向她炫耀一下我的智慧,也许确实是想让她领会一下不同的餐饮风格。
“哈,我来过这家酒楼……”汤汤告诉我,两年前她和一帮朋友看到报纸上宣传得很厉害就来这里了,试了一下果然名副其实。
我说:“是的,这个老板很有想法……”
我没有说出真相,不知道为什么,在汤汤面前,我很想做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普通男人。我不会向她炫耀我的那些营销智慧。只有这样,我才感觉到我与她之间的真实距离。
我觉得和她说话非常快乐,同时又非常的轻松!
如果她只是个一般的女人,我是说,是那种看上去既没有什么特点,也丝毫不能吸引我多看几眼的女人,那么即使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也不会胡思乱想。
事实上关键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我们吃过晚饭后,我提出要送她回家,然后我们坐上出租车,直接开到了她家附近的好又多旁边。
照理,她可以顺着小街往里走,就到她的家了,但我似乎还没尽兴,不想这么快就分手,所以我付清了车费,并且下了车,想继续步行送她一程。她答应陪我走一段,然后我们绕过那条小街,一直走到离她家最近的小巷口。
(六十三)
我有一个习惯,既然策划公司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我想,来和我谈判的人,必须要在专业知识上超越我,不然,我凭什么相信策划公司能帮助我呢?一位傲慢的企业老板,给了我一个突然的袭击。
这次的会面交流,使我们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开始,我们的接触频率开始激增,一个月后,我们的沟通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双方都认为对方就是自己想找的对象。
在经过非常认真的交流之后,我们竟然步调一致地想到了同居,并从心里认定了,这辈子我们谁也不会离开谁,俨然一对处于热恋中的男女。
我的情感问题解决了,项目中却出现了点波折,已经开始合作的湖南项目出现问题,客户该支付第二笔款项的时候却拖延了,我只得专程飞往长沙,与正在合作中的客户进行项目沟通,汇报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并介绍下一阶段作业计划的核心内容。
客户管理层对我们第一阶段的咨询作业并不是十分满意,我认真倾听了管理层提出的各类意见,发现不满意的焦点在于我们的合作内容整个管理层不清楚,所以也就想当然地以为我们一来就会拿出一份震撼性的策划案出来。
而我们的作业是完全按照客户在合同中提出的要求完成了全部的作业内容,如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策略规划和核心卖点的提炼,同时为客户自己计划的糖酒会招商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招商手册、宣传物料和营销技能培训等。
原来如此!我立刻将本次合作的全年作业内容及时间安排给管理层做了汇报,管理层这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一个系统的作业计划。我一听就愕然了,我说:“我不是提交给你们同样的一份了吗?”
原来,客户和我们签订合同的时候,是另一位总经理助理负责的,所有的合同文件全部由他一个人保管,而负责营销管理的经理却没有这样的文件,导致营销老总对我们顾问公司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都不知道!
这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我明白,中国有很多企业是这么做的。弄清真相后,我当着老板的面说:“策划公司不是万能的,你们要配合我们,尽量为我们提供方便和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全力以赴做出好的方案来,如果大家只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只会使项目走进危机。企业出这点咨询费不容易,我希望能为企业创造出真正的效益。”
我始终在想,一家企业出上百万费用请一家咨询公司,是一个不算小的企业项目,而且和企业的战略成败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来配合我们的咨询项目,但我们遇到的很多企业,很少对咨询项目给予重视,我是指很少有企业专门对此立项,成立一个小组来负责与我们沟通接洽,共同推进项目。
大部分企业仅仅安排一位经理负责沟通,这对于我们操作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咨询项目来说,其沟通的效率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我一直渴望有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强大咨询团队,现在我的咨询团队完善了,企业客户也不断地找上门来,我们的破局性商业创意也层出不穷,但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还是有太多的困难,这究竟是不是我们的问题?
由此我又想到了去年我在深圳龙岗遇到的一位客户。这位客户是做直接饮用水设备的,接待我的是公司的老板和他的两位副手,即销售总监和市场总监。
我记得当时我们双方见面以后闭口不谈项目的事,客户老板只是一个劲地询问我最近看什么书,硕士是哪里毕业的,什么专业,导师姓什么。当我一一回答以后,他又突然问我对《蓝海战略》这本书的看法,及它的实际操作模型。
天哪,这哪里是在谈策划项目合作,分明是一次专业理论知识的现场考核。幸好我刚读完《蓝海战略》这本书,同时也对这本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持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就侃侃而谈,谈得十分起劲。
随后,我们才切入正题,原来是该企业正在与深圳的一家策划公司合作,因为第一阶段的合作不满意,准备终止合作,所以想再找一家洽谈合作。
“对不起啊沈总,”这位老板说,“我有一个习惯,既然策划公司能帮助我们企业解决难题,我想来和我谈判的人,必须要在专业知识上超越我,不然,我凭什么相信你们能帮助我呢?所以我才在谈项目之前对你进行必要的测试,哈哈……”原来如此!
当时我回到公司以后,立刻把这次遭遇告诉了员工们,并且着重阐明,作为一名营销顾问,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素质,如最前卫的专业理论和最新的营销思想等。同时必须要对客户涉及的行业现状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被客户问倒。
我刚说完,手机就响了,对方自我介绍说姓姜,是东原日化的老板,3年前曾经与我接触过。我忽然想起,多年前,我还在一家策划公司做顾问时,曾联系过这家专门生产洗衣粉的企业。
我很感激对方还能记得我,同时我们也在电话里聊得非常愉快,并约定两天后去该公司商议合作之事。
经过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东原日用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洗衣粉OEM企业,老板姜丰原曾是国内一家著名日化品牌的技术型高级管理人员,8年前,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后与人合作在广东创建东原日化,并从国外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洗衣粉生产线,专为广东一家著名洗衣粉品牌做OEM代工。
8年来,东原日化一直默默跟随着自己的老东家,虽然利润微薄,但企业的生存绝对没有问题,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即使发展速度慢了点,也会很平稳地发展壮大。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行业发生突变,老东家因为全国扩张的需要而在北方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东原的生产线开始富余,同时,老东家也以市场竞争压力为由,要求东原降低供货价格,不然,将停止合作,另找合作商。
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东原上下发生强烈地震……
摆在东原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接受让步,继续默默地为他人作嫁衣,赚取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微薄利润;二是自创品牌,与自己的老东家及行业内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跨国品牌为敌。两条道路都令姜丰原感到危机重重,前途渺茫,东原日化面临有史以来第一次生死存亡的命运抉择。
这对姜老板来说无疑是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3年前找策划公司只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隐隐有点不安,而现在却是到了最后的危急关头,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这是姜老板找到我的原因。他非常认同我的破局营销理论,希望我能为他提供一条突围之路。
45岁的姜丰原是一个典型的理性思维多于感性的男人,毕业于上海某化工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大型日化公司从事技术研发,而且一干就是15年。
虽然身处研究室,但整个日化行业的市场,姜丰原都非常清楚,可以说,在这15年中,他见证了跨国巨头仰仗自己的品牌影响在中国攻城略地,一方面以低廉的价格收编了一家又一家面临倒闭的本土企业,另一方面以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媒体上大肆进行品牌传播,致使国内消费者纷纷改变原来使用肥皂洗衣服的传统习惯而改换使用这些跨国品牌的洗衣粉产品。
在这场跨国品牌的中国市场扩张运动中,国内有很多日化企业被迫转产或关闭。姜丰原所在的企业,也因时势的需要,很快与某跨国品牌进行技术合作,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并开始生产洗衣粉产品。
姜丰原也对这一神奇的产品有了新的认识,并与外国专家合作参与了几项新产品的研发,熟练掌握了洗衣粉生产的相关技术。
8年前,因为国内多家企业的高薪挖撬,姜丰原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渴望创立一番事业的念头也促使他开始考虑个人的发展前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与人合作共同建厂、为大品牌做OEM的选择,由此诞生了东原日化。
从当时的创业角度来说,姜丰原并非没想过自己创品牌,只是在市场运作方面,一直从事技术研究的他简直是外行中的外行,他觉得当时市场增长很快,洗衣粉的需求也高速飞涨,而他所在的公司生产任务一直很重,而且随着市场区域版图的扩大,公司也想在外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这使得姜丰原认识到代理加工生产的钱赚起来非常安稳。
而且,国内很多企业看好日化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而纷纷进入,所以,姜丰原非常自然地想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与企业合作,引进生产线为一些生产能力不足的企业做OEM。
这么多年来,姜丰原也思考过是不是要自创品牌,但骨子里求安稳的心态,使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可没想到,自己如此忠诚地一路跟随的老东家却要把自己逼进绝路,这真令姜丰原有苦说不出,内心非常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