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深挖产品卖点

产品是每个企业基础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开展营销活动的关键,一个好产品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做药企业来说,药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有的营销战略战术都必须围绕产品属性展开。药企如何深挖产品卖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好的产品卖点能促进销售,尤其是给基层医生提炼的卖点必须通俗易懂,抓住产品营销本质,不断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术营销占据医生的心智。

1.产品定位

一个好产品必须定位准确,包括产品投放的市场、消费群体、价格和学术都要定位准确。对于基层诊所,产品在投放市场前要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好产品营销策略。

(1)市场定位。

做基层诊所的企业,产品应投放在私人诊所、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这三个市场容量相当大,一个企业不可能做精、做细和做透,必定要有所取舍。可以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诊所着手,目前很多企业对这两个市场还没有充分挖掘,还有很大的市场操作空间。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基药产品采购的逐步放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有了一定的采购权,这对没中标的企业来说是好事,减少了导入产品的阻力,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可提供超值的性价比服务。要做基层诊所市场,必须拿下这两块“蛋糕”,特别是当地人口比较集中的基层诊所,是重点开发的对象。至于村卫生室和社区医务室,都是上面两个医疗机构的下设单位,只要开发了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下面的医疗单位就很好开发,用这种方法能快速打开基层医疗诊所市场。

产品在市场上定位准确以后,就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去导入,目的是通过导入品种不断打开基层诊所市场。当然,基层诊所的基数非常庞大,对于员工人数不多的药企就要有选择性地定位市场,找到企业的优势资源,才能在基层诊所市场中占据一些份额。

(2)消费群体定位。

产品定位准确以后,就要定位消费群体,结合企业的产品属性,在基层市场中找到特定的消费群体,才能实现上量的目的。在基层诊所市场中,消费群体基本都是普通群众,消费水平不太高,都抱着优质优价的心态,只要诊所药品便宜,消费者就愿意接受,这是从基层大数据方向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产品的消费人群也可以按照年龄、性别、适用科室等具体划分,但一定要把握好消费者心理。基层诊所在定位产品消费群体时,一定站在最底层消费者角度去思考问题,产品购买力定位的人群毕竟经济能力有限,企业要想好一套说辞,提高医生的推荐率。

高端品种不建议在基层诊所推广,因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有限,企业高端品种会被贱卖。可在基层诊所销售一些慢性病的药品,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胃药、妇科药、儿科药,基层医生诊所需要这些产品来引流,特别是疗效确切的好产品,一定要向基层下沉,只要老百姓用着有疗效,自然会形成好口碑。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做基层诊所也是如此,掌控终端消费者才能稳定市场。

(3)价格定位。

价格定位在基层诊所市场中特别重要,老百姓去诊所看病,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其次才是疗效。虽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基层诊所消费群体来说其实不然,尤其是乡镇过完年以后人口锐减,年轻人基本都去了大城市,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群体,这些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就算企业的产品疗效非常确切,由于经济因素还是消费不起。基层诊所消费群体最迫切的需求是想要用最便宜的药解决疼痛问题。所以,一个产品要想进军基层诊所市场,必须要权衡价格因素,不可盲目定价。

(4)学术的拉动。

基层诊所靠学术拉动,销售效果突出。开展基层学术交流会或圆桌会非常有必要,学术会开与不开决定着销量,也决定着市场的好与坏。开学术会或圆桌会能让医生加深对产品的印象,熟悉产品卖点和推销话术,能增进跟医生的客情关系。所以要高频次开会,不要指望开一两次学术会就能让医生学会卖药,目前没有厂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这就是基层医生最“基层”的一面,需要不断地开会教育才能扭转固有思维,改变处方习惯,这也是开学术会最难的地方,耗时耗力。虽然现实情况是这样,但是学术会或圆桌会还是要开的,不开绝对卖不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