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内容:
(1)不同部门,成本分别多少?即:不同部门的成本。
(2)同一部门不同客户,成本分别多少?即:部门为不同客户消耗的成本。
(3)同一部门不同产品,成本分别多少?即:部门为不同产品消耗的成本。
(4)同一部门不同作业,成本分别多少?即:部门消耗不同作业的成本。
(5)同一部门同一客户的不同产品,成本分别多少?即:某位客户消耗的部门服务,归属于不同产品的成本。
(6)同一部门同一客户的不同作业,成本分别多少?即:某位客户消耗的部门服务,归属于不同作业的成本。
(7)同一部门同一产品的不同作业,成本分别多少?即:某个产品消耗的部门服务,归属于不同作业的成本。
(8)同一部门同一作业的不同客户不同产品,成本分别多少?即:某个部门消耗的作业,归属于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成本。
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等主数据分别有各自丰富的属性,这些属性又可以关联其他的主数据,其他的主数据分别又有各自丰富的属性,所有这些属性均可以作为分析的维度。
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的属性列举如下:
客户属性:客户类型、地区、行业、级别、分管部门、专营业务员、信用等级、注册资金、营业规模等。
产品属性:产品分类、生产国别、厂牌、体积、重量、ABC分类、保修期等。
作业属性:作业类型、工作中心、资源、计费类型、检验水平等。
部门属性:部门类型、负责人、成立日期等。
计算出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等各维度的成本,相应的各属性的成本自然就知道了,即在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等维度成本的基础上,可对各属性形成的维度及其组合成本进行分析查询。例如基于客户成本,可查询专营业务员的成本,查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业务员成本,查询不同性别业务员不同产品的成本等。这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是各分析主题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