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管理”积累企业成长新动能
提到“学习管理”,就必须复习下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学习观, 他自称要为人类找出一条全新之路,“未来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力量是企业的学习能力,谁的学习能力强,谁的学习速度快,谁的学习效率高,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他还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成为组织能力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地图、行动学习、企业大学、企业导师制、轮岗学习、挂职学习、培训管理、知识管理、案例研讨学习、角色扮演学习、团队学习、专题学习、外出学习等等,这在本书第9章专门论述。
3、学习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1)“培训福利化”与“培训市场化”
第一、企业学习是企业的福利还是员工自己的事情?各企业做法也不一样,世界知名企业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学习投入,IBM年培训费用占销售额1%-2%,员工人均15-20天的培训时间。但是在实践中,存在“员工一方面需要学习机会,一方面抱怨学习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这里不谈其中具体的原因,只是说明“福利式培训”有其缺陷,笔者建议学习培训不能完全福利化,可以通过机制引导员工学习,比如拿到多少“学分”才有资格晋升、晋级等配套机制。
第二、企业学习也不能完全的福利化,企业有责任与义务对员工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渠道,明确哪些学习项目需要“付费”?哪些不需要“付费”?比如企业知识平台是免费共享,员工基本技能的培训是免费的(企业知识、产品知识、制度流程等)。
第三、学习需要投入,更需要产出,可以把学习费用纳入部门费用总额,部门可以根据费用预算,在企业内部选择对应的学习项目,所有学习项目要评价学员效果,表现优异者,可由公司总部划拨费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大家珍惜学习机会。
第四、企业高端学习资源是稀缺的,要严格学员考核筛选机制,把学习资源向有贡献、爱学习、有忠诚度的骨干倾斜,不把精英学习搞成一批批的“人人有份”的学习活动。
(2)“自主型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第一、学习无处不在,自主学习意识是第一位的,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以问题为抓手,向客户、员工、竞争对手、行业标杆学习,主张一日三省,学以致用,切实通过日常学习提高生产力。
第二、学习要避免碎片化,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按照“述职”模式开展“述学”活动,企业“述学”是按照“述职”模式向组织授课,比如一本好书,指令相关管理者带头学习并在内部授课,通过授课提升了自己学习消化能力,内部授课(写教材)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另外也给领导提供更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
(3)“员工学习”与“领导学习”
第一、企业学习管理中可能有两种极端,老板重视员工学习,自己不学;老板重视自己学习,上EMBA,但员工不学习。这两种极端导致“老板理念在天上飞,员工行为在地上爬”、“员工谈战略头头是道,老板整天忙业务”的两种现象,这里列举案例(表5-12):
表5-15:学习步伐不一致的两个极端案例
现象 | 案例 |
老板学但员工不学 | 浙江某企业员工向我抱怨,“我们老板上浙大后素质变差了,越来越喜欢骂人”,我见了老板后,他也抱怨,“现在开会,大家不发言,我说谁讲一句话,我奖励100元,也没有人发言”。问题症结原来是这样,因为老板学习变成“先进”,员工还是原来思维与行为方式,老板对照教科书,感觉他们与教科书标准差得太远,当然就挨骂了。 |
员工学但老板不学 | 深圳某企业老板很重视学习投入,但是每次企业培训课,从来不去听,甚至在办公室玩手机也不去听。结果员工越来越专业,老板经验权威与员工专业知识形成矛盾,员工见老板是“秀才遇到兵”,老板认为“下面的人是纸上谈兵”。 |
第二、管理者不但要带头学习,同时也要积极为团队提供好的学习机会与学习环境,如喜来登就这样要求:“各级管理者应成为企业学习的积极示范者和领导者,主动承担起员工学习与成长的责任,掌握员工的学习需要,优化员工的学习环境,推动和帮助员工学习,引导员工对学习成果负责” 。
第三、管理者带头学习要有实际行动,能够形成学习故事,让员工真正从心里认同并模仿跟随,比如宁波金田铜业创始人带头学习,从不间断,每个员工都能讲出老板学习的故事,如下表5-16:
表5-16:员工讲“领导带头学习的故事”
标题 | 员工讲故事 |
省吃俭用为卖书 | 老总用夜餐补贴买了两本书,《机械常识》、《机械制图》,在当时农机厂里进步最快。 |
唯一爱好是读书 | 老板是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学习是他唯一的爱好,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读书,一年的阅读量相当于其他人几年的阅读量 |
应酬也不忘记读书 | 政府部门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其他人都将学习当作联络关系,下课后应酬期间,刚开始吃饭时出现,匆匆敬几杯酒表示一下,然后躲在车子里看书学习,等到吃饭快结束时,他再回到桌子上。 |
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 | 十几年前就与咨询公司长期合作;并将干部送出去学习,使“游击队”成为“正规军”,员工感觉“金田一年,外面三年”。 |
成立企业大学,打造基于未来变革的“黄埔军校”。 |
第四、基于客户课题,全员集中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效果提升,推荐上汽销售“争创班”做法:
每年定期举办“争创班”,该班学员集中学习后,以“神秘客户”身份对各子公司进行神秘客户调查,针对调查中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其研究成果发布现场,由被问题单位前来听课,公司领导也如数出席。在成果发布后,由问题部门带回学员方案,结合内部实际进行实施。
(4)“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第一、学习企业成功经验是主流做法,通过成功经验悟出企业成功普世原理,不仅仅要学习外部成功经验,也要深挖企业内部成功经验,把这些有效经验变成可复制的举措,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第二、中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文化,部分企业偏好 “成功学”,神话“成功者”,这也不妥。在硅谷,有些企业家会把失败印在T恤上以示纪念,从失败企业案例中学习,有时更有价值。
(5)“学习心态”与“评判心态”
第一、以学习首先是一种空杯心态,摒弃看不起别人和不愿学习的心态,这就要识别两种学习思维,具体如下表5-17:
表5-17:两种学习心态及特征
评判者思维/说教思维 | 学习者思维/行动思维 |
他错在哪里? 这是谁的错? 我怎么比你差了? 我怎么证明我是对的? 这怎么是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人这么笨? 我怎么掌控话语权? 何必这样做呢? 这方法有可能取得效果吗? | 什么是有效的? 我为什么负责? 我需要学习什么? 我能学到什么? 事实是什么? 有什么价值? 其他人如何想,如何感受,有何需求? 全局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可能的? |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混得没我好,还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 | 坚持开放学习与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优秀企业、竞争对手的成果与经验 |
第二、鼓励自我批判式学习,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的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现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所淘汰,要站在系统的思维高度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批判。
第三、鼓励终身学习与行动,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并且一定要转化行动派,避免纸上谈兵。
第四、把常识当作知识来“说教”,滋生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引起员工学习的反感;运动中“打鸡血式”的学习,效果不持续。只有管理者榜样教育、先进人物报告会等手段更能让人认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