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正传,我们还是回到《周子通书》上来吧。这一章,讲的是古代圣贤帝王制定礼法的原因。
“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为什么要制定礼法呢?就是要修教化,希望把天下的黎民百姓教化好,让人们从野蛮无知的状态,进入到文明、文化的状态,让大家能够和和乐乐、安祥宁静。那么,教化体现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专门来解释了。这一节课,大概都要花在专门解释这些名词概念上面了。
“三纲正,九畴叙”。三纲,大家都知道,就是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这是人与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纲要,是人与人之间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如果把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处理得很好,那么我相信,我们大家在整个社会关系中都能处得很好。纲,指的是渔网上主要的绳子。不晓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别人网鱼、扳罾。抓住三根主要的绳子,把渔网撒下去,绳子一摆,网就张开了,把鱼都圈了进去。纲举目张,就是说像网鱼一样,抓住主要的纲领。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只要把“三纲”——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摆正了,做好了,就像网鱼一样,把这三根主要的绳索控制好,基本上就没有漏网之鱼了。
这里说“三纲”要正,怎么才是正呢?这就要结合我们学习《易经》的感觉了。正,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正位。君是君位,臣是臣位,父是父位,子是子位……《易经》中的“位”,我们可以从乾坤二卦当中来体会。君为乾,臣为坤;父为乾,子为坤;夫为乾,妻为坤。乾,讲的是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坤呢,就是要顺承于乾,地法于天。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运用在人道上,就是为人处事要师法于天地间的这种状态。
三纲要正,大家都很清楚这一点了。那么,九畴又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概念来自于《尚书·洪范》,就是指从思想文化到社会制度的九大方面、九大范畴。中国古人真是太了不起啊!就从《尚书·洪范》这篇文章上看,在几千年以前,不管是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知识,还是在治国、教化民众、平天下等各个方面,中华古圣通过“洪范九畴”,都全部表现出来了。
在古代,“洪范九畴”真正是帝王才能学到的东西,是真正的帝王之学。相传当年大禹的父亲治水,天帝对他说:如果你能够把洪水治理好的话,我就把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赐你。结果,大禹的父亲没有把水治好,没有得到九畴,反而把命都送了。大禹继承父业来治理洪水,做得很好,于是天帝就把“洪范九畴”传授给了他。大禹王通过这一套学问,就开辟了天下太平的盛世。
传说归传说,实际上,“洪范九畴”是上古圣人递相传承的心法,既包括治人心,也包括治世道,所以,它可不是一般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化,它是关乎于人类社会和宇宙自然所有一切的学问。当然,古人由于条件所限,仅仅提出的是九条大纲大法,是九根粗线条的提示,但是,无论现代社会的分工是多么高度复杂、高度精密,但是,都没有超出这“九畴”的规范。我们下面就可以简单地梳理一下,看看这“九畴”里到底包含了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