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柔性化组织,提升企业环境适应性
柔性组织采取扁平化结构,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去中心化;组织内部成员之间采用网状组织关系,弱化纵向职能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成员自主性;采用柔性的招募方式,基于项目方式选聘成员,开展员工与组织双向互选,为柔性组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1)创新搭建柔性组织——企业智库
企业智库主要承担公司战略思考、科技攻关、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等前瞻性和创新性课题的研究,国网公司创造性的引入柔性组织开发理念,打破现有直线职能制的“科层”组织架构,建立“刚性机构+柔性团队”的平台型组织模式的企业智库,更大范围的整合了资源、汇聚人才,满足了企业智库业务需要。刚性机构是指成立专门智库机构,纳入现有组织架构范畴内,给予充分自主权。配置专门的研究力量,形成固定的、规范的专职研究队伍,确保智库运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智库研究力量的“核心层”。柔性团队是指在专职研究力量基础上,以项目制广泛吸纳公司内外部专家人才,对项目负责人充分授权,强化自主管理,项目成员“按任务聚散”。其中,面向公司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和基层单位优秀硕博士组建形成的兼职研究员队伍,是智库研究力量的“紧密层”。与各类智库和咨询机构建立广泛的智库联盟关系,面向社会聘任有关专家,形成公司分散化、网络化的外围研究队伍,确保智库运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智库研究力量的“松散层”。在积极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公司课题研究的同时,鼓励内部资深专家参与外部研究,建立健全专家绩效、荣誉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公司智库走向市场化,打造智库资源网络,承接并完成一批国家、区域重大影响力课题,最终实现智库社会化。
2、建立柔性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国网公司在总结智库运转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柔性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指导意见》,为指导公司分层分类柔性组织的组建和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1)柔性组织管理模式
柔性组织管理以全员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以专业部门为主体、评估机制为保障,进行分级授权,实行项目制团队自主管理。
柔性组织由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以项目为基础发起,充分赋权项目负责人在组织成员的招募、培养、评价和奖励分配的自主权。项目成员按任务聚散,任务完成后柔性组织自行撤销。
(2)任务管理机制
①任务形成机制。任务形成,要讲求实效、解决问题、宁缺毋滥,应明确任务来源、任务内容、任务需求、任务预计产出等,制定任务评估、立项定级规则。
②资源匹配机制。资源匹配,要精简高效、分级授权、责权对等,应建立项目所需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的来源、标准和配置程序。
③过程管控机制。过程管控,要关注目标、重点跟踪、防范风险,应规范项目计划、进度、质量管控要求,防范项目风险,保证结果产出。
④成果评估机制。成果评估,要关注成果应用,体现“容错”,应明确成果验收标准、方法和流程,规范成果分级、转化流程、应用范围和跟踪评估等。
(3)柔性团队管理机制
①柔性团队成员配置。柔性团队成员配置,应通过项目的“挂摘牌”,实现人才与任务的双向匹配对接。
②柔性团队成员培养。柔性团队成员培养,应关注个人发展需要和成长目标,差异化实施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的传承。
③柔性团队绩效评价。柔性团队绩效评价,应侧重问题解决、成果应用、成员贡献、能力提升等维度,分为项目绩效评价和成员绩效评价。
④柔性团队贡献激励。柔性团队所获成果符合公司软科学、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等奖励范围的,按照相应表彰奖励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