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熟度评价模型:衡量人力资源的成长

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围绕着企业的战略,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可以使用人力资源成熟度的概念来衡量人力资源的发展。人力资源成熟度是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整体专业化、职业化和企业化程度,是企业全体员工认同企业经营理念,满足企业经营战略和组织要求,并确立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与程度,即人力资源进入战略与组织状态的程度。

人力资源的成熟度是依据于战略,并相对于战略而言的,人力资源能否支撑战略是判断其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对人力资源成熟度进行评价的模型由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人力资源职业化程度和人力资源企业化程度三个维度构成,并形成企业人力资源胜任力指数。

战略具有周期性,当一个战略周期完成以后,就会进入下一个战略周期,人力资源胜任力指数也会随之波动。当新的战略被提出来之后,如果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无法满足新战略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其胜任力指数的下降,人力资源就会发生调整。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成熟度得以提高,对战略的支持力度也就更大。

依据人力资源成熟度评价模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成熟度分为人力资源成长的五个阶段:

第一,胸无大志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企业提出了愿景,但还只限于老板的头脑中,员工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

第二,力不从心阶段。虽然员工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新战略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没有被普及,实施起来会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第三,心力交瘁阶段。新战略、新组织的实施面临新的管理问题,这个阶段是加强职业化的过程。如果发挥团队精神协作到位的话,这个阶段就不会出现。

第四,得心应手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与新战略、新组织的匹配度达到形神合一、三位一体的程度,企业人力资源走向成熟。

第五,志存高远阶段。阶段性的战略与组织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