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善于“穿越”——没有“模拟现场”不可能成功

穿越这个话题近几年非常火,特别是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所谓穿越,即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对于文稿写作来说,既要立足于现在,更要将写作者置于文稿运用的特定情景中,这就需要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是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营造的环境气氛体现出来的。

某文秘人员起草领导在投资促进签约仪式上的致辞,开场语这样写道: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开幕式举行时,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下起了点点小雨,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领导拿着原本准备好的稿子,看着这样的天气,不得不大笔一挥,临时删掉了这句开场白。

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起草文稿时没有充分考虑现场情况所造成的,如果能起草文稿时先查一查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提前“穿越”到开幕式,进入“模拟现场”,这样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再看一个成功的例子。某领导在推介成都夜间经济时,结合活动现场的熊猫元素,开场白这样说道:

“熊猫有黑白,四川无昼夜。”成都夜间经济从曾经的美食酒吧1.0模式过渡到融合艺术、文创、文博等新兴消费业态的2.0模式,正加速进入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发展、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创新迭代的3.0时代,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总之,成都夜间经济,安逸巴适得很!

这番推介开场白,将四川的国宝大熊猫与夜间经济巧妙结合起来,二者均与“黑”“白”相关,紧接着介绍成都夜间经济的1.0模式、2.0模式、3.0模式,让人听后充满遐想和期待。

如何通过穿越进入“模拟现场”?具体来说,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演讲稿、欢迎辞、推介词、贺词等讲话类文稿时,在综合考虑现场各种因素基础上,对领导活动的现场进行预设性假想,把构成现场的种种因素全部纳入自己的整体考虑之中,想象自己亲临现场,并通过合理的语言设计和表达,把这些现场信息释放和传达出来,以强化听众的现场体验和感应,从而最大限度增强领导讲话现实效果,提高文稿的质量水平。

那么,进入“模拟现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实现精准“穿越”呢?

氛围基调。综合性会议还是专题类会议?大型会议还是小型座谈会?电视电话会议还是内部小会?正式场合还是临时场合?严肃氛围还是喜庆氛围?等等。

现场环境。天气如何?气温多少?在会议室还是调研点位,或者抢险救灾现场?等等。

讲话方式。坐着讲还是站着讲?普通话讲还是地方方言讲?中文讲还是其他语言讲,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有没有PPT展示?等等。

受众对象。受众的文化程度、职业身份、民族风俗、语言习惯,等等。

呈现方式。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是否印制和摆放会议材料?

以上因素的差异,都对领导讲话的内容、形式、长短、文风、语气等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起草文稿前,需要精准研究和把握这些因素,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才会让文稿恰如其分、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