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邦,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字释

载:承载,搭载,即将营魄合为一体。有认为载字是语气助词,唐天宝五年唐玄宗专门下诏,将载字归入上一章,做“哉”。之所以要将载归入上文,是为了营字不做形体解,而做经营义,即只有一个“魄”需要抱一,而不是将形体与魂魄合二为一。

抱一:此处一与道生一之一所指类同,可以理解为已经包含阴阳初分而未离之“太极”。

离:分离。营魄分离,即庄子所说的神形相刃相磨: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抟:音团,把东西聚成一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柔:同德篇第18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柔软,柔韧。

涤除:清洗、去除尘垢。

玄览:览是观看,引申为阅览、浏览等义。玄览指深入地观照。

疵:瑕疵、毛病,此处指玄览是没有瑕疵的,也就是说,不是玄览,就是有瑕疵的,这就是俗人之览与玄览的区别。

爱:王弼本作“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帛书本作“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河上公本作“爱民治国,能无为”,三本意思除“无知”与“无为”有差别外,其他意思都一样。治国是无为还是无知(毋以知),两者在老子文本里都能解释得通:以知治邦,邦之贼也(德篇第28章);道恒无为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篇第37章)。帛书本在后面有“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毋以知放在爱民治国,就显得一意两用,故在不违背老子本义情况下,综合校订为“爱民治邦,能无为乎”。

天门:此处之天是比喻用法,以天比喻门之大,故天门即天地之大门。

开阖:阖(音合),门扇也(《说文》),古语指外门,开阖即开门。

雌:母性、女性、牝,雌者,受也,顺也。德篇第24章: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四达:指礼、乐、刑、政四种政事。

德: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德不仅指内心的想法,更多的指外在的表现。

德字出现频率:《老子》45次,《庄子》206次,《论语》38次,《孟子》38次,《管子》247次,《荀子》110次。

翻译

将形体与精魂抱在一起,能做到不相分离吗?

调整吐纳之气达于柔顺境界,能像婴儿的呼吸一样吗?

涤除污垢以实现深彻的照鉴,能做到没有瑕疵吗?

以爱民之心治理邦国,能否做到不妄为呢?

敞开大门迎接来客,能否做到来者不拒?

礼乐刑政四种政事都具备,能否做到不耍小聪明?

让它产生,养它成长,创造它却不占有它,

帮助它却不将它当作筹码,养大它却不主宰它,

能做到这样,就叫深厚的德行。

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