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因为模型简单了,只有关键行为描述,没有行为等级,所以模型用于评估人员的“胜任”和“不胜任”是比较客观直接的。但如果用在评估人员“未达标、达标、超越期望”这样的行为等级,虽然也可以用打分来区别等级,但由于没有行为等级的参照,就会比较主观。
所以,像这样的敏捷模型用在内部晋升、薪酬的调整依据等需要拉开员工差距的评价上,还是不够有说服力,毕竟主观评分的比重较大。所以,敏捷建模虽然敏捷高效,但应用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究竟怎样才算“敏捷”呢?其实并无定论,我认为衡量是否敏捷的标准是以下16字方针:
1 业务为先。
2 够用就好。
3 小步快跑。
4 快速迭代。
以上关于“敏捷”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关于模型的结果应用,我们将在下篇应用篇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