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电影。同样,我们应该都知道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曾经被围追堵截于此,而且石达开当时的情况比当年的红军要好很多,为什么石达开没有飞过去,而红军飞过去了呢?
1863年5月,石达开的太平军到达大渡河边,清军唐有耕还没有到大渡河对岸,石达开本来有时间过去的,但是由于扎木筏困难,再加上小老婆生了个儿子,他下令犒赏三天,贻误了战机。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用钱收买当地彝族土司王应元、岭承恩,结果清廷用更高的价钱,许以官爵收买,唐有耕、王应元、岭承恩对石达开形成了合围。这也是石达开含恨大渡河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而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彝族部族武装的阻挡,最后以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化解,小叶丹成为了工农红军的一分子,直到1942年被杀害。
石达开、刘伯承同是英雄,王应元、小叶丹同是彝族首领,为什么合作的局面完全不同呢?是人的不同。除了人不同之外,还有更本质的东西:石达开是讲利益,重金收买,有了更高的重金自然也会被别人收买。而红军严格执行共产党的民族纪律,绝不向受苦受难的彝族同胞开枪,主张“彝汉平等,建立消灭压迫与剥削的新中国”,刘伯承说:“那些欺压彝民的汉人,也是红军的敌人。我们结义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在这一共同理想、主张下形成的盟誓就要坚固得多。
所以,很多企业成长阶段,在利益机制刺激下,员工充满了激情,勇于开拓,但随着不断成功,饿狼变成饱狼之后,马上面临着一个问题——懈怠开始产生,奋斗的激情逐步衰减。那么支撑持续奋斗的激情是什么呢?——讲利益,更要谈理想,用利益之上的追求去牵引、激发每个员工奋斗的激情。只有这种使命感是最持久的兴奋剂!
笔者常常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在那么多产业,诸如:汽车、电子、机械等等具有世界领先的竞争力,而我们尽管世界500强的席位于2013年以95家超出日本33家名列第二位,但反观我们有几个产业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呢?我们绝大多数世界500强是什么呢?是国家垄断企业!
这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理想,就是产业理想!丰田在刚创立不久,就提出要让日本的路上跑满日本人自己制造的汽车。松下提出:要让电器像自来水一样便宜;小松提出:打败卡特比勒;佳能提出:击败施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而我们呢?我们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大家想的是如何“劳动致富”,摆脱贫穷,生活好一点就是我们的理想。这种土壤,培育出很少有产业使命感的企业家。当然,这是一个阶段的产物,现在和未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劳动致富”进入了“劳动致福”的年代,会有越来越多有产业理想的企业家出现。
理想、使命感是一个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
坦率讲,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是企业家。笔者认为真正的企业家最核心的是有产业理想,产业使命感,而不是其他的诸如破坏性创新等。如果以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很多“企业家”是商人、企业主或是资本家,而不是企业家,当然,商人、企业主、资本家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他们仍然是成功、勇敢、智慧、进步的卓越分子。
而员工呢?员工更多地需要培育职业精神、职业使命感。我们从事每一个职业,不仅仅是养家糊口,每一个职业是要有职业精神与职业使命感的。
美国航天局一个电梯工,每天乐呵呵,有人很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他说,“因为我在从事将人类送上天的伟大工程。”这个人笑了说,“你做一个电梯工,怎么从事将人类送上天的伟大工程呢?”他说,“进出电梯的都是从事航天工程的工程师,我每天热情、愉快的迎接他们上班、欢送他们下班,不给他们添堵,不影响他们工作和回家休息的情绪,让他们工作更有效率,我不是在为将人类送上天的工程做贡献吗?”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这就是一种职业精神,这就是一种职业使命感。
还有一个故事是讲菲律宾的女佣和中国保姆的区别。主人在讲话时,菲律宾的女佣会自觉地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而中国保姆很可能是竖起耳朵津津有味地听。很多八卦就有可能从这嘴里嚼出去。这也是一种职业精神。
还有一个故事是讲,日本人规定一个桌子擦三遍,第一遍怎么擦,第二遍怎么擦,第三遍怎么擦,即使是几十年,日本人会规规矩矩地认真地按规定擦桌子。但我们更多的是第一天规矩地擦,第二天就想,这不是很干净吗?为什么擦这么多遍,两次就够了。到第三天就一遍了,再过一天是隔天了,再过一段时间,就不擦了。这也是一种职业精神。
所谓职业精神,是我们要敬畏职业的规范,日复一日,认认真真地去做!所谓职业使命感,是每一个职业都有着它的社会贡献和意义,我们怀着这种追求从事一份职业,履行一项意义。
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著有《大医精诚》一文,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实质上《大医精诚》就是一篇阐述医生职业精神的典章。笔者摘录一段如下: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跡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則是含灵钜贼。
优秀的员工,无论是什么专业,都需要有职业精神和职业使命感,它让我们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与持久的生命力,“劳动致富”真正变成“劳动致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