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关系融资”的误区
融资,不一定是每个企业家的专长,但不妨碍他有一些朴素的认识。在不少企业家看来,融资就是搞钱。哪里有钱呢?当然是银行。如何才能搞到钱呢?得认识银行行长,得和银行行长搞好关系。换言之,有关系才能融资,融资要靠关系。
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融资呢?
1.融资也是一桩生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融资也只是一种商务行为。它和其他商务行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最基本的融资方式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债权融资,另一种是股权融资。
什么叫债权融资?就是负债,就是借别人的钱。既然是借的钱,到了一定时间期限就得偿还,有时候还得附加一定的利息。所谓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肯定是不行的。
什么叫股权融资?就是合伙。这个钱是不用偿还的。既然不用偿还,那又该如何补偿别人呢?难道这种钱就可以白用吗?当然不是!你赚了钱,别人要分吃一杯羹,并且赚的越多,分的越多。因此,不用偿还的钱,非但不是免费的午餐,反而是用资成本更高的资金。
无论是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企业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债权融资风险大,但成本低。股权融资风险小,但成本高。融资过程中,风险既小成本又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总之,无论用谁的钱,都要付出点什么。
因此,融资不是谁占谁的便宜问题,而是一种交易,一种买卖。就其实质而言,它和我们去菜市场买一棵白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2.成功的关键是双赢
既然是一桩生意,一桩买卖,就得考虑到双赢,让双方都满意。李嘉诚先生说得好:“赚了钱的买卖不一定是成功的买卖,成功的买卖是双方都满意的买卖。”
为什么要强调双赢呢?因为一桩生意,若是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当然不会干。若是损害到别人利益,别人也不会干。不能实现双赢,这件事情就很难成立,更谈不上持续。
如何才能实现双赢呢?双赢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别人先赢。为什么要让别人先赢呢?因为你只有满足对方的需要,对方才能满足你的需要。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商道常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别人先赢呢?这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呼应对方关切。企业融资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投资人,我最关心什么问题呢?
他们最关心什么问题呢?他们会关心以下一些基本问题:借出去的钱,还不上怎么办?我投的钱,赔了怎么办?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这个人靠不靠谱儿?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不难理解他们决策的逻辑。
银行会把钱借给什么人呢?只能是还得起钱的人。投资人会把钱投给什么企业呢?只能是能够赚到钱的企业。这难道需要经过很复杂的推理,才能知道吗?肯定不是!作为一种商业常识,它应该被企业家时刻铭记。
假如企业的融资安排,能够符合资方的期待,融资成功就是大概率事件。
3.信用要比关系可靠
和其他商务活动一样,融资也有门道可以遵循。只要方向和方法正确,融资不一定非得靠所谓关系。同样道理,其他商务行为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融资活动同样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因此,关系融资,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反对“关系融资”,并不是说融资不需要关系。当然,这里说的关系,不是庸俗的商务关系,而是正当的商务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呢?是信任。道理很简单,别人相信你,对你有信心,才会借钱给你,让你用一用。因此,与其说融资需要关系,不如说融资需要信用。
二、知己知彼,才能无往不利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融资虽不同于打仗,但它也是一种博弈行为,也要知己知彼。为什么也要知己知彼?因为它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融资过程中,至少要弄清楚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和事实:
1.企业的定位和诉求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融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企业融资,首先要明了自己的定位和诉求。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性质、特点不同,融资诉求和融资模式也会不同。比如,初创期的企业,往往需要启动资金,一般经营规模比较小,可选择的融资模式非常有限,可能比较合适天使投资。再比如,成长和成熟期的企业,往往需要扩张资金,它的融资条件相对优越,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就比较多。
企业商业逻辑不同,产业性质不同,融资诉求和融资模式也会不同。比如,制造性企业,因为有抵押物,往往可以从银行抵押贷款。再比如,高科技企业,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很难拿到银行贷款,但如果它有好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拿到风险投资的资金。再比如,毛利率高的企业,债务性融资可以多一些;反之,债务性融资就应该少一些。
现在资本市场细分化程度非常高,无论企业处于哪个成长阶段,都有专门的资金形式对接。企业完全不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2.资金的来源和性质
融资固然是搞钱,但钱跟钱是不一样的。所谓的“钱跟钱不一样”,是指钱背后的东西不一样,也就是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不一样。
在华尔街,钱被区分为“聪明的钱(Smart Money)”和“愚蠢的钱(Dumb Money)”两类。所谓的聪明和愚蠢,就是指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愚蠢的钱”,傻乎乎的,它几乎帮不上企业什么忙。而“聪明的钱”呢,则可以给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企业融资固然是融资金,但同时也是融资源。因此,企业融资不仅要看到钱,更要看到钱背后的东西。必要时,要勇于拒绝傻钱、坏钱和有毒的钱。
3.投融双方的契合度
作为资金的需求方,企业对资方都有自己的期待。企业对资方的期待是什么呢?不仅解决自己的资金需求,而且对方提供的增值服务刚好能弥补自身的短板。
作为资金的供给方,资本对企业也有自己的期待。资本对企业的期待是什么呢?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盈利水平,从而更快地实现资本自身更大幅度的增值。
双方的期待能不能变成现实呢?一方面取决于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双方的契合程度。
三、掌握融资过程中的主动权
《孙子兵法》上还讲,“致人而不致于人”。要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换言之,打仗一定得掌握战场主动权。作为一种博弈活动,融资同样需要掌握主动权。
什么叫主动?备而不用,叫主动。用而不备,则叫被动。别人求我们,叫主动。我们求别人,则叫被动。我们说了算,叫主动。别人说了算,则叫被动。处于这种状态,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融资就能无往而不利。反之,就会处处受制于人。
为强化融资过程中的主动权,企业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经营的目的和逻辑
企业融资,是为了做事。但有一个基本逻辑,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做多大的事,才去找多少钱,而不是有多少钱,才肯做多大的事。因此,融资不是目的,做事才是目的。融资以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做的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情。也就是说,得搞清楚自己的经营目的和商业逻辑。不然,就是盲目融资。
2.把握融资的时机和节奏
时机,是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太晚,都容易陷入被动。什么是好的时机呢?至少不能在没有钱的时候再去找钱,因为那样会很被动。弹尽粮绝时去融资,还有话语权吗?!此时再去融资,只能任人宰割!因此,要在不太缺钱的时候,就要着手规划融资。
节奏,是说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太慢,都容易陷入被动。经营是一盘下不完的棋,融资则是企业的必修课。融资伴随经营的始终,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步到位。因此,与其奢望一蹴而就,不如小步快跑来得实在一些。
3.平衡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融资既有成本,也有风险。如果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就会得不偿失。融资成本是个大话题,融资风险也包括很多方面。既有融资带来的风险,也有融资本身的风险。比如,尽管别人承诺得很好,万一融不到资怎么办呢?老百姓讲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范风险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有做好多手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以下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则会弱化融资过程中的主动权:
1.对资本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方面,不能对资本抱过高的幻想。因为资金不是经营的全部,不是有钱就能搞定一切。另一方面,也不能对投资人以及他的许诺抱过高的幻想。因为它不是慈善机构,所有的投资,都是为了获利退出。盈利并保证自身安全,永远是资本第一位的考虑。对于投资人金钱以外的许诺,永远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2.低估融资的代价和成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了人家的资金,就得尊重人家的意志。企业发展顺利还好,一旦盈利不如预期,就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西方,投资机构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肯定不是没有道理的。
海底捞的张勇,曾经拒绝别人的投资。有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用了投资银行的钱,就要按人家的计划开店。可是我觉得生意跟人一样,该干活就要干活,该吃饭就要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不是每年你想开几个店,就能开几个店。”
另外,融资过程也非常劳神费力,不是一件轻松事。因为开会讨论,研究法律,签订合同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来是可以安心搞经营的。这方面时间和精力花多了,也会耽搁企业正常经营。
3.过早、过快地稀释公司股份
股权是公司的命根子,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绝不能把公司的股份,随便赠予与公司前途命运毫不相关的人。要把公司的前途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不能系在别人的腰带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释出公司的股份,确保在必要的时间期限内保留公司的控制权。
PS:企业融资要有多维视角
融资,表面上只是一个资金问题,但实际上它的牵扯面还是比较广的。它不仅是一个财务问题,而且是一个金融问题、法律问题,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政策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多方博弈问题。
调剂资金余缺,控制成本、风险,通常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所以它是个财务问题。解决资金不足,得熟悉资本市场,所以也是个金融问题。因为属于比较复杂的外部合作,所以得请律师介入,因而也是个法律问题。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对它影响比较大,所以也是个经济问题、政策问题。要获得成功,必须时刻关注各方动态,因而也是个多方博弈问题。
融资问题本不复杂,但它所牵扯到的问题,所带来的问题却可能很复杂。如果我们运用多维视角审视它,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理解它,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处理它,或许操作起来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你姓不姓高不重要,你长得高不高也不重要,你站得高不高才重要!想与高手论道,可加作者微信shangdaoba01,或邀你入“鲁中论道企业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