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中的人才标准

“故为政在人”,这就点出了领导者为政的关键所在,就是在于人才,领导者能够礼贤下士,用好人才,什么事情都好解决。那么,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取人以身”,那就要看这个人的自身修养如何。《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本立而道生”,用人要看这个人的修身之本怎么样,这个本立起来了,做事情就没有问题。立了本的人,就能做到公正无私、正大光明,处理事情也能够顺其自然、兴利除弊。“修身以道”,就是说明要用道的原则、规律、方法进行修养身心。按照《大学》的修学次第来说,修身的根本在诚意、正心上,心摆正了,精神、意念变得纯净起来,不被私心杂念所左右,像孟子一样有一股浩然之气,这样的人能够无私无畏、公正廉明。那么,儒家正心诚意的出发点,其思想核心就在于一个“仁”字,儒家的整个思想,都是从仁爱之心出发,所以,这里说“修道以仁”,仁的观念是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

当然,我们在这里是纸上谈兵。我没有治过国,在座各位也谈不上治国,但是齐家、管理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团体,我们很多人都有经验。我们管理企业、治理单位,与《中庸》说的治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都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再大的事情,都是立足在细小的地方。所以学习这一章,对我们怎样处理好各种人事关系、带好一个团队都会有帮助。

前面通过鲁哀公问政,孔夫子得出的结论是人才,并告诉我们怎样去选择人才。人才的标准是“取人以身”,不是看他说的怎样,要看他的身体力行。俗话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做人就是要心口如一,知行合一。那么,修身的标准是什么呢?要看他的行为举止合不合乎大道,合不合乎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