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县域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深度分销做到乡镇零售终端这一层面是不够的,需建立隐性渠道深入到村庄顾客中间引流和掘流。这里的隐性渠道是指非物理形态的人际渠道,载体是生活在村庄的兼职业务(销售/服务/宣传)人员。他们可以是村里的干部或干部家属,也可以是小卖部的店主或意见领袖,最重要的任职条件是热心为村民服务、沟通能力较强(通俗地说,就是喜欢张罗事儿)。厂家(品牌)和乡镇零售商可以在每个村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赋予其开发维护市场的责任,设计有一定吸引力的多元激励机制(利益激励+学习激励+社交激励),激发他们按照厂家(品牌)的意愿,以渗透方式开发村级市场。具体来说,村级兼职业务人员的主要责任和工作内容是:
第一,调查本村各家各户的家电需求状况(需求什么品种,需求何时发生等)——谁家的女儿要出嫁,谁家的儿子要成婚,谁家的新房快建成……并将需求信息反馈给乡镇零售商。得知这些信息后,乡镇零售商及时上门,为顾客提供合适的产品组合方案。
第二,在村里挨家挨户发放优惠券等宣传品,组织小规模的团购。
第三,配合厂家(品牌)、渠道的业务及推广人员,在村里举办有关宣传推广活动。
第四,了解村庄用户产品使用状况,保护村庄用户的合法权益;出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时,充当厂家(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桥梁,帮助村庄用户及时解决问题。
第五,在村庄里组建、运作移动互联网(微信)社群,传播品牌信息,与村庄顾客持续互动。
显然,对家电厂家(品牌)来说,如果隐性渠道网络真正在广大乡村铺设开来,并能有效运行,那么就筑就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农村市场竞争屏障。这是县域市场深度分销的极致状态。当然,做到这种程度殊为不易,依赖于强大的品牌力、产品力、渠道控制力和一线团队战斗力。
图19-3描绘了农村隐性渠道的运作模式:
村庄天然是社区,村民天然是社群。互联网时代,以村庄社群为依托,将信任营销、熟人营销进行到底,是未来家电企业(品牌)获取农村市场优势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