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品营销VS消费品营销

工业品营销是企业在企业、组织、机构、政府等市场间进行的营销,也可称为企业间营销。企业间营销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以Industrial Marketing表示,随后用Business Marketing和Business to Business来代替。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才真正开始对企业间营销进行研究。在企业购买行为领域,舒尔茨(Sheth,1973)在企业购买的概念、企业购买模型和经验实证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理论被称为OBB理论(Organizational buying behavior)。随后,威恩德、卡多佐(Wind Y. and Cardozn R.,1974)提出宏观-微观变量两层变量分析法,格雷夫和波尔(Griffith R.L. and Pol.I.A.,1994)创立五步分析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技术和制度两个车轮迅速推动产业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营销的研究开始侧重于国际企业间的合作、购并、联盟及依赖关系等全球化课题。在信用体系和市场环境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的国际背景下,工业品营销的研究重点很自然地落在对企业购买行为的研究上。

工业品营销的营销对象是企业、政府机构、特殊组织等,营销的客体是工业品,营销的主体、客体与消费品营销有所不同,而且差别也非常大。因此,工业品营销与传统消费品营销在市场分析、产品策略、营销渠道、销售政策、过程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见表2-1)。

表2-1 工业品营销与消费品营销的差异

差异项

工业品营销

消费品营销

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买主少且需求明确

市场分散,买主多且需求难明确

产品用途

企业、大型组织生产,再使用成本

个体、家庭等应用,直接消费

购买行为

复杂的购买过程,专业、理性购买

家庭购买,感性、非专业购买

决策特征

程序明确、清晰,团队决策

无程序或程序模糊,个体决策

产品特征

为客户定制,侧重服务、配送等

产品批量、标准化,侧重感性

渠道特征

短,直接

长,间接

销售方式

强调人员促销,注重专业度

强调广告,注重知名与美誉度

定价特征

竞争性谈判,强调用户成本分析

不同折扣下的价格清单

(1)工业品营销的需求是派生的。

工业品是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中间品,是直接成本的构成部分,其需求是派生的。但工业品营销目标用户的需求很明确、很显性。相对于消费品而言,工业品营销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或者说缺乏弹性。例如,汽车制造商不会因为钢板价格下跌就大量购买钢板,因为其需求不仅受到钢板等原料的影响,也受到汽车客户的影响。工业品营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需求波动较大,极易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工业品营销的购买关系是通过契约来约定和固化的。

工业品的购买主体是企业,工业品是用于再生产的成本,因此其购买关系必须以合约的形式进行固化。工业品的购买一般是企业间的法人化购买行为,或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由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公开招标,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后形成合约,双方依据合约来规范购买过程中各自的权责。而消费品的购买主体是个人和家庭,其决策的程序是模糊不清的,以感性决策为主,消费者一般只有在购买大宗商品时才会考虑维权等因素,并用合约作为凭证,除此之外一般没有合约。

(3)工业品营销的渠道特征是短和直接,但信息又是极其不对称的。

考虑到存货成本最小化、产品的及时供货、产品的技术支持与售后维护、产品需要定制等综合因素,工业品营销的渠道设计趋于更直接和更短。目标用户和生产企业都倾向直接联系,以便建立较为稳定的信任关系,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形成整合优势。一些标准化的、市场分散的工业产品,则是通过专业性的渠道商进行销售,产品的配送则基本上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然而,近些年来,工业企业数目增加,产品同质化加剧,工业企业良莠不齐,目标用户的需求信息也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这就造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中间渠道存在的必然。

(4)工业品营销呈现出价格和非价格属性交融、技术和商务交融的特点。

工业品营销不仅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价格问题,技术和售后服务也十分重要,因为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品的质量和性能。用户在购买工业品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属性。价格是建立在技术参数、规格与服务基础上的,单谈价格没有任何意义,价格与非价格属性是密切交融、互为影响的。价格确定一般采用招标和磋商的方式,其中,用户的财务因素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技术和商务也是互为表里、相容交错的。

总体来看,工业品营销与消费品营销的重要区别在于营销系统的不同。工业品营销中,企业之间会通过内外部两个互为关联的系统建立起牢固的营销系统,外部关联就是企业间的市场联系特征,内部关联就是企业适应外部关联的特有特征。如图2-1所示。

图2-1 工业品营销的内外部关系

以汽车为例,我们可以把工业品营销和消费品营销做个比较。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有两三个工业品营销环节:上游供应商将钢板等原料卖给汽车配件OEM制造厂,这是典型的工业品营销;OEM制造厂把配件卖给汽车组装厂,这也是一个工业品营销环节。汽车生产后被卖给直接消费者(私家车主),这就是消费品营销;汽车被卖给企业或是公交、出租公司,这就又是工业品营销了。如图2-2所示。

图2-2 以汽车为例的工业品营销与消费品营销的比较

工业品营销,首先是营销企业,接着营销个人,最后才是营销产品。工业品营销不是营销一个部门的事,营销部门解决不了工业企业营销的根本问题。企业进行工业品营销的时候,不一定要有绝对的差异优势,但一定要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找不到产品的比较优势,就找企业的比较优势;找不到企业的比较优势,就找营销人员的比较优势。

用户“程序明确、团队决策”,因此,工业品营销也更加注重“团队营销”。营销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目标、方法、利益的金三角。团队的差异,一看专业度、二看职业化、三看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