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理性应对沉没成本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事情既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伤脑筋了”。对于无可挽回的事物,不必再费心思去挽回,更没必要去埋怨、懊悔,最应该做的是收拾心情、重整心态、重装上阵迎接新的挑战。面对错误的境况不纠缠、不较劲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对待工作、生活都该如此。

为了避免损失而选择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就叫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沉没成本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决策时会受到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决策现象。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

5.3.1 及时发现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具有只会增加、不可减少、不产生效益、不可回收等特点,因此沉没成本越早被发现、越早被处理,损失就越小.

沉没成本伴随着项目变更或失误必然产生,因此项目经理尤其要注意变更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变化。

沉没成本既有可能是整体成本,也有可能是部分成本,我们要知道其中的区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设定多个检查点,在每个检查点来复盘整个项目的情况或者发现偏差、问题等。

例如,项目需要开发IOS端App,所以购买了一台苹果电脑。但是因为项目变更,改成使用微信小程序作为应用平台,不需要再开发中IOS端App,那么购买这台苹果电脑的钱就变成了沉没成本。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变更发生后及时变卖这台苹果电脑获得部分价值,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是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的折旧费用不断提高,沉没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例子并没有设计软件开发中真正的沉没成本——技术债,因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为了避免偏离主题,只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不涉及软件开发核心的例子,关于技术债的问题,在此处不再详细讨论。

5.3.2 防范沉没成本效应

有些项目经理在面对沉没成本时,会陷入“沉没成本效应”状态。

项目经理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对沉没成本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以求挽回损失;或者是因厌恶损失而迟迟不进行处理,导致沉没成本不断增加。这不印证了“前景理论吗”?

项目经理在处理沉没成本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状态,尽量消除因损失而带来的负面情绪,让之后所做的决策不受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影响,从而达到及时止损的目的。

5.3.3 事先防范沉没成本的产生

沉没成本是无可挽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减少沉没成本。

根据沉没成本多发于项目变更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前期做好调研、评估、论证等工作,中期做好计划、监管、调整等工作,后期做好变更和危机处理等工作。

可以说,项目经理只要尽量减少项目中变更和错误的发生,那么就能从源头遏制住沉没成本的产生。

5.3.4 事后总结经验教训

在处理沉没成本的问题上,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达成了及时止损的共识。可是光有止损的想法还不够,我们还要对过往的沉没成本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

牛奶被打翻后虽然无可挽回,但是我们应该弄明白牛奶为什么会被打翻,以后如何避免牛奶被打翻。其实,处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根本原因分析,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消除所有根本原因可以杜绝问题发生。

沉没成本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无关小事,但更不应该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沉没成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就像变更那样无可避免,只有用科学的思维分析它,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才能更好地管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