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详解】
1.双手慢慢放到胸前成按式,同时右实脚随着双手的下降跟着再度松沉,左脚尖维持点地。
图 6-64 图 6-65
2.右实脚底往下踩,带动腰胯向左旋,上半身保持不动,左脚尖继续保持点地。
图 6-66 图 6-67
3.右脚底踩下,带动腰胯及双手产生相荡的助势,由左脚尖先旋转,再微微将左脚尖提起离地,以右脚尖为轴心,带动全身向右旋转270度。左脚跟点地,双手维持按手不变,朝正南方。
图 6-68 图 6-69
4.右脚踩下,以按劲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夹脊吐气,左脚成实,右脚为虚。
图 6-70 图 6-71
5.维持上式步型不变,以左实脚为轴心,带动腰胯及右脚跟内旋。由原来的面朝南,转至面朝正西。此时右脚尖点地,定势变为左实脚在后,右脚在前,面朝正西。
图 6-72 图 6-73
6.检查落胯与涌泉松沉是否到位,再提起右腿右脚离地,以抬到腰胯高度为标准,右腿与地面平行。接着右脚由左向右画圆弧线图,画至右胯处后将右脚内收图,脚跟放回身体中心线,此时右脚仍保持离地状态,右大腿始终平行于地面图。
图 6-74 图 6-75 图 6-76
图 6-77 图 6-78 图 6-79
图 6-80
7.双手分别落于左右裆部,右脚尖点地,放于左脚旁,成转身摆莲定势。
图 6-81 图 6-82
【师父叮咛】
转身摆莲这个式子,非常、非常、非常难练,我用了三个“非常”。这个式子要练好,必须建立在金鸡独立、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这三个原本就不好练的式子之基础上。这个式子有如水中之漩涡,实脚底是漩涡的中心点,旋转之脚为迅猛转动之水流;又如手拿捆绑石头之绳子转动一般,手为中心点,快速转圈的石子就是外摆之脚缘。转身摆莲必须在落胯确实,立身中正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右脚后腿膀胱经的筋络,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拉开,才能让式子做得更完善。
一般来说,这个式子的标准动作是两脚尖要碰触两手,但我通常不这样练。我一向不在意外形是否美观,只关注根劲与炁机导引。这个式子除了身形不好掌握外,要引发炁机运行也不容易。因为一抬腿腹部就容易用力,带脉部分就会因此阻隔而无法进行丹田运转。必须先把刚才说过的基础身形掌握好,然后再把靠山功练出的鼓荡,跟熊经功培育出来的炁机循环一切融入进去,并在脚底涌泉完整接地的情况下,才能让转身摆莲这个式子发挥最大的效用。
【每日功课】
1.靠山功30分钟、行功15分钟、熊经功15分钟、预备式与转身摆莲6次。
2.左右脚蹬脚单操各30下、预备式起式20次。
【本周心得】
这周上课有个意外的插曲,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有位在养生学会练了将近十年的是师兄跑来看我们,说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他家人几乎全部都是气喘患者,而且经常发病,不管怎么治疗都无法根治。后来他经人介绍到了养生学会这边来学拳。练了大约一年半,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气喘很久没发作了。后来,又把自己的家人也统统介绍过来学习,家人的气喘毫无例外地得到了控制。
我就是为了治病才来练拳的,所以特别好奇。于是问师兄:“是练太极拳练好的吗?”他摸摸头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好的,但跟练太极拳是有一定关系的,最大的原因应该得益于靠山功。我家里是开店的,整天都待在店里,所以时间比较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几乎每天练靠山功超过四个小时,只要没来客人就练,边看电视边练靠山功。一直到后来把店面交给儿子,我回家待着以后才比较懒得练。尽管如此,现在一天还是至少练两个小时的拳跟靠山功。”
师兄的这个案例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而且我非常相信,因为我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心脏闷痛的情况,而且只要稍微有状况,我也是练靠山功来解决。不过每天练几个小时的靠山功,我倒是从来没做过,而且也实在没这时间。但从师兄跟他家人的真实案例看起来,我应该排出更多时间来练靠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