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华:下半年企业增长路径重构策略

一、企业上半年表现分类及核心原因分析 时间01:01:48

(一)打赢的企业:靠创新力逆势增长

今年上半年,部分企业超额完成营收指标,这类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能力。在市场环境普遍不佳、行业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成为突破关键。创新并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两方面。

产品创新方面,以啤酒和黄酒行业为例。河南金星啤酒通过品类创新,推出茶叶啤酒(茶皮)、精酿啤酒、山楂啤酒、苦瓜啤酒等,其中信阳毛尖啤酒成为热门品类,实现逆势增长。一家黄酒企业将黄酒与含气饮料结合,推出汽水黄酒,上半年销量达 300 万箱,在黄酒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成为爆款。这表明,90% 的企业增长困境源于产品力不足,企业应摒弃找卖点的思维,转而找买点,即思考顾客购买的原因,品类创新是打造爆款的有效途径。

营销创新方面,中小企业应聚焦产品和营销,因为仅有 3% 的企业能靠品牌存活,7% 靠规模,90% 需依赖产品和营销。营销创新的重要方式是跨界合作,例如修车行与车险公司合作,饭店与白酒经销商捆绑,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共赢。

(二)打平的企业:执行力强但创新不足 时间01:07:05

这类企业与去年业绩基本持平或微增微降,共性是执行力强但创新力弱。其执行力强体现在绩效管理出色,奖金发放充足,将员工视为顾客和经销商管理,通过加大提成和奖金来保存量。

对于打平的企业,下半年建议在绩效管理上突破,具体为存量提成奖励与上半年保平增量翻倍。如此可调动员工和经销商的积极性,因为提成翻倍,业绩往往也会翻倍。企业不应在市场促销上盲目烧钱,而应舍得给营销团队发奖金,让前线战士有充足子弹,从而实现从打平到打赢的转变。

 

(三)打败的企业:认知力缺陷导致困境 时间01:11:03

部分企业半年业绩实现不到 30%,这类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认知力不足,困于固有认知,既缺乏创新力,执行力也不够。他们常为未完成业绩找借口,如市场不好、竞争压力大等,陷入问题大于机会的思维,被问题和借口掩盖了真实原因。

二、打败企业的破局之道:克服固有思维的四个不要时间01:14:29

(一)不要掩耳盗铃

打败的企业不能在年终会上报喜不报忧,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而应让大家正视问题,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只有真实面对问题,才能进行纠偏,否则下半年仍会重蹈覆辙。

(二)不要守株待兔

若上半年产品和市场未取得突破,下半年就不能固守原有产品和策略。应思考如何对产品进行改造、重构和升级,因为多数卖得好的产品都在升级,如精酿啤酒和含气黄酒。企业要忘掉卖点,专注于消费者的买点,即消费者购买的原因。

(三)不要小马过河

企业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看到对手做什么就立刻效仿,这样往往会滞后。要清楚自身优势,知道自己是小马而非蚂蚁苍蝇,避免盲目跟风。

(四)不要刻舟求剑

企业不能固守陈旧认知,如认为经销商不合作、高价产品没人要等。应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审视市场和自身,寻找新的机会和方法。

三、企业下半年增长路径重构的共性策略 时间01:19:35

(一)聚焦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

90% 的企业都应抓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产品创新要实现物超所值,通过个性化满足细分人群需求,应对大企业的品牌化竞争;营销创新要打破固有营销体系,重构跨界新生态,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利用他人的顾客流量和存量。

(二)打破营销体系,构建跨界新生态

企业要打破自己是卖什么的固有认知,寻找生态同盟。例如,电影院淡季可找企业团购包场,饭店可做外带业务。跨界整合的关键是找到关联产品进行捆绑营销,因为顾客需求具有关联性,这样能有效拓展市场。

(三)中小企业的个性化生存策略

中小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在于灵活、机动和个性,需不断迭代核心竞争力。其产品力源自物超所值和个性化,通过小批量生产满足细分人群需求,与大企业的批量化、主流消费共性形成差异。同时,要提升增值服务能力,靠人性化、人情化的情感服务打动顾客,与消费者实现心灵共鸣,打情感牌。

(四)不同规模企业的下半年核心任务 时间01:25:19

中小企业要保量降费,保住存量,降低费用,以维持利润;规模企业面临领导型企业的压力,需通过增量来保利润;领导型企业则需凭借品牌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

总之,企业下半年要客观看待上半年的成绩和问题,找到赢或输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赢的企业巩固创新优势,打平的企业强化创新提升执行力,打败的企业突破认知困局,通过产品和营销创新、跨界整合等方式重构增长路径,方能在下半年实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