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种落后分钱方法的危害与解析

(一)没规则或潜规则(时间4149

许多中小企业凭老板感觉发红包,无明确规则。例如员工前十个月表现一般,仅在年底 11-12 月拼命表现以获取更多红包;职能部门员工因有时间将述职报告写得漂亮而获得更多认可,导致会说的不如会做的,员工缺乏安全感。

更严重的是,有规则却不执行,如某公司承诺销售提成制,却在销冠按规则应拿 40 万时仅发 29 万,导致次年人才流失。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企业的诚信,也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任。

(二)  单一业绩提成制

1、危害表现

新人难以成长:低底薪高提成下,新人无客户积累,收入低,而销冠固定为少数人,如理发店有编号的理发师因提成制导致新理发师无历练机会。这使得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难以实现,新人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和成长机会。

不愿开拓新业务:员工因现有业务有固定客户,不愿去新区域、开拓新产品,如某公司销冠因 A 产品提成是 B 产品五倍,拒绝推销更有价值的 B 产品。这会导致企业的业务发展停滞不前,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客户资源私有化:员工将客户资源掌握在个人手中,影响公司整体发展。当员工离职时,可能会带走客户资源,给企业带来损失。

客户结构恶化:为追求提成,员工压低价格抓小客户,放弃大客户,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改进思路:对新产品、新区域、新市场及培养新人,可在提成制基础上设新系数,如提高新产品提成比例,引导员工销售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开拓新业务,培养新人,优化客户结构。

(三)自下而上卷积,定岗定编定薪

传统做法是给每个人定岗定薪,再累加形成部门奖金包,导致员工和管理者拼命加人、提升职级,以增加部门奖金包,最终人工成本不可控。

 

正确做法是采用获取分享制,部门奖金与人数无关,仅与创造的收入和利润相关,若人数增加导致人均奖金下降,管理者需对此负责,避免盲目增编。这种做法能够促使管理者更加注重人员的效率和效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人数的增加。

(四)前后端分灶吃饭

前端销售走提成制,后端运营走固定奖金制,导致前后端利益不一致。例如某公司销售淡旺季明显,11-12 月销售额占全年 40%,后端运营在淡季轻松拿同样奖金,旺季却超负荷工作仍拿同样奖金,导致抱怨和辞职。

解决办法是建立前后端联动机制,后端奖金根据前端业绩浮动,如按销售部门奖金的一定比例确定,实现无差别的传递市场压力,让后端感受市场寒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可以促进前后端的协作,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五)目标奖金+基于目标设定奖

员工年薪固定,如销售部经理年薪 40 万,次年目标从 5000 万增至 6000 万,年薪仍不变,导致员工与公司进行目标博弈,员工倾向压低目标,公司则抬高目标,最终可能错失发展机会。

破解方法是奖金生成与目标脱钩,采用获取分享制,导向增量,如存量打折、增量加速,让奖金与实际创造的增量挂钩。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目标博弈,使员工更加关注实际的业绩增长。

(六)基于利润的阿米巴

部分企业推行阿米巴模式时,连复印一张纸、招聘一个人、报销流程都进行内部收费,导致管理成本极高,员工精力浪费在内部博弈上,如外战外行,内斗内行

更严重的是,以包代管会导致山头林立,如某老板推行阿米巴后,事业部总经理安插亲信、掌控客户和采购,形成独立王国,短期行为透支企业未来。建议学习华为责任中心制,基于利润进行 20/80 分配,避免过度内部市场化。

(七)奖金直接算到个人

直接将奖金分到个人,会导致员工个人利益优先,不关注团队协作和公司整体利益,且过于关注考核准确性,忽视组织绩效。

 

正确做法是先从公司奖金池按比例分到部门,再分到个人,例如公司奖金池根据收入和利润生成,销售、研发、供应链、职能部门按固定比例分配,部门奖金与人数无关,促使部门关注公司整体业绩。这种分配方式能够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整体观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八)  股权激励:金手铐变铁饭碗

1、危害表现

小富即安:员工因分红丰厚而失去奋斗激情,如年薪 50 万但分红 200 万,不再努力工作。这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实现持续增长。

分配不公:同岗位员工因入职时间不同,股东员工收入远高于非股东但业绩更优的员工,如销售 A 为股东,年收入 250 万,销售 B 业绩是 A 的五倍,年收入仅 100 万。这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不公平感,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股权纠纷:股权激励费用可能引发纠纷,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员工工作心态。这会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  改进建议

动态股权激励:股权不做实,不成为注册股,与业绩挂钩,业绩好则有,业绩差则无,如华为 TUP 激励,每五年股权清零。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员工持续努力工作,避免员工因股权而躺平。

弱化股权分配:企业利润大头分给人力资本而非股东,减少员工因股权躺平的情况。这可以更加突出人力资本的价值,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