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客户已被种草情况下的逆势翻盘策略
(一)客户先入为主的原因
- 首因效应:对手先接触客户,在客户比较迷茫的时候,通过良好的沟通给客户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认知。就像人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好,后续就更容易产生好感,这就是 “晕轮效应”,客户会觉得对手各方面都相对较好。
- 对手策略成功:对手有意识地在项目前期进行客户沟通和教育,主动挖掘客户痛点,在客户心中 “种草”。很多 TOB 销售只关注有项目时孵化项目,却忽略了前期线索孵化,而对手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前期就占据了主动。
- 对手关系优势:对手可能和客户决策链成员有特殊关系,比如亲戚、同学等,这种关系优势让客户更容易接受对手的方案,给我们的翻盘增加了难度。
(二)逆势翻盘的目标
- 不改变需求,突出我方优势:对于规范的企业,改变采购决策标准很难,除非有大老板亲自干预。所以在不改变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要充分展示我们的综合优势,让客户认识到我们的方案比对手更适合,比如在技术、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势,让客户愿意选择我们。
- 变更需求,实现 “拔草”“种草”:如果在原有需求轨道上很难赢,就需要力争改变客户需求标准,给对手 “拔草”,同时为我们自己 “种草”。比如之前提到的 X 光机案例,对手先给客户 “种草”,我们通过沟通让客户明白,体检场景不需要高端设备,改变了客户的需求标准,最终实现翻盘。还有的项目,通过争取上级部门(如卫健委)的支持,修改了项目标准,让我们的方案更具优势。
(三)逆势翻盘的操作关键
- 先链接后超越:对手已经和客户建立了关系,我们很难直接取代,尤其是像亲戚、多年同学这种深厚关系。所以要先和客户建立新的链接,让客户有更多选择,并且让客户知道,虽然对手和他们有关系,但我们的方案能避免风险,比如对手的方案可能存在技术不稳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选择我们能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不会影响他们的岗位和职业生涯。
- 先提问后引导:通过提问让客户思考自身的真实场景和需求,引导客户认识到现有方案的不足。比如问客户 “您的使用场景主要是体检,高端设备的复杂操作和低效率真的适合您吗?”,让客户反思对手方案是否匹配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
- 先价值后选择:要让客户清楚我们方案的价值,即能帮他们多赚钱、多省钱。比如办公家具方案,针对企业形象展示的场景,提供高品质家具,提升企业形象;针对辅助工作场景,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降低成本。让客户看到我们的方案能根据不同场景实现价值最大化,进而愿意选择我们。
- 先信任后选择:通过专业的成功案例让客户建立对我们的信任,不能只靠口头承诺。要准备好不同场景下的案例,包括我们自己的成功案例和对手的失败案例(用于案例警示)。比如做特种电源的企业,让研发人员整理完整的案例,包括项目背景、需求、解决方案、实施效果等,销售人员拿着这样的案例和客户沟通,真实感更强,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
- 先影响后决策:先影响客户的心态,让客户对对手的方案产生犹豫、质疑和焦虑。就像 “饥饿营销” 让消费者担心买不到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暗示对手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技术不成熟、售后服务差等,让客户产生担忧,进而影响他们的决策,更倾向于选择我们的方案。
(四)逆势翻盘的策略要点
- 重新定义需求,引导客户反思:不直接否定竞品,避免引起客户反感。要从客户场景和痛点出发,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定义需求,让客户反思现有方案是否真的适合。比如不直接说对手的高端 X 光机不好,而是强调体检场景的需求是高效、易操作,高端设备不符合这个场景需求,引导客户重新考虑需求标准。
- 找到竞品短板,植入不确定性:挖掘竞争对手方案的隐性短板和不适配点,让客户对对手方案产生怀疑。比如对手方案功能复杂但客户用不上,导致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或者对手方案的价值不清晰,价格却很高。我们可以通过给客户算账,对比我们的方案和对手方案在成本、效率、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让客户看到对手方案的不足,为我们的方案争取机会。
- 差异化价值方案,重构客户认知:推出差异化的价值方案,让客户重新认识不同方案的优劣。比如针对客户的多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组合方案,而对手只能提供单一方案。通过展示差异化方案能带来的更多价值,比如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等,重构客户的认知,推动客户对现有方案进行对比和复评。
- 利用决策链变量,争取认同:客户决策链中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对手,要找到其中的摇摆者(比如对对手方案有疑虑的成员),从他们的认知、行为倾向、情感、个人动机等方面入手,争取他们的认同。比如针对技术人员,突出我们方案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创新点;针对关注成本的采购人员,强调我们方案的性价比。但要注意,最终还是要靠实力和价值支撑,不能只靠搞关系,要让支持我们的人 “脸上有光”,这样的合作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