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误区六:逐末本离

快速成长期的企业,通常会在这个阶段大量招人,业内成熟人才尤为抢手,不论是业务大拿还是技术精英,都是让老板们眼亮的目标人选。但是,候选人过往的光鲜成就与经验,并不能作为招聘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否则企业会因此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案例故事】老板猎“拍档”

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历经创业维艰,几乎每个大客户都是老板亲自上阵。在发展步入正轨后,老板希望能有团队“拍档”与他并肩作战,分享业绩与成就。于是,他看好了两位业内其他公司的高管,并将其联系方式提供给猎头,让猎头帮忙交流,希望能说服他们加入公司。

但是,猎头的沟通并不顺利。这两位业内高管在与猎头进行电话沟通时,虽然语气还算友善,但最终的态度都是不会加入。

之后,老板总结了三个失败的原因:

第一,既然找的是业内大咖,他们一般不会轻易离开已经给了他们名与利的平台,何况他们目前的公司比自己的公司有名,收入也更稳定。

第二,他们能够成长到今天,现在的平台一定给了不少成长机会。如果他们到自己这里,相当于重新开始,改变环境的不确定性太大。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价值观。如果他们与自己一样,希望通过年轻时的打拼拥有一份喜欢、热爱的事业,他们起码会答应见面,自己也一定会带着诚意与他们谈。但是,他们根本没打算离开,更没有给我见面的机会,说明他们压根儿没有考虑过创业。招聘高管,三观一致的人,才是“拍档”合作的基础。

之后不久,他的一位已经认识了六年的业内销售高手,也是他的业内老友,加入了公司。两人一拍即合,不仅工作中分工互补,而且价值观一致,两人在工作中很默契。

老板告诉我,这才是他想要的“最佳拍档”。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吸引成熟人才,尤其是优秀合伙人时,一定要找与创始人具有趋同价值观的人才,这是创始团队能够持久前行、合作共赢的根本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