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简单地把第三章作了一个解释,下面看第四章“释‘止于至善’”。古人写文章喜欢引用一些优美的文句,《诗经》作为早期的经典,是最常被儒家引用的。这一章引用了好几处《诗经》中的句子。请看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第四章“释止于至善”
先看第一段,“《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邦畿,指的就是古代的天子之国,也就是中央的所在地。上古时期分封建制,天子作为最高领导人在中央居住,周围是各个诸侯居住的地方。中央之地,方圆千里,作为整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也就是说,老百姓应该居住的地方是在“邦畿千里”的范围内。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老百姓居住的最好地方,也就是在天子的周围。这就是你自己的位置,要止于此处,不要再有什么奢求、有什么妄想。如果一个普通老百姓,住在京城里还不满足,还想搬到紫禁城里去住,那就完蛋了!你不是神经病,就是不想要脑袋了。所以,你住到了这个地方来,就应该知止了。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丘隅,就是城市郊外的山林一角,隅就是角落的意思。缗蛮,指鸟叫声。整个句子是说,叽叽喳喳的黄鸟啊,它们应该住在哪里呢?不要住到城里,最好到山林里隐蔽的地方去。我们知道古代的养殖业很不发达,大家吃肉也吃得少,你要住到城里,住在离人近的地方,那可就要小心了。小孩会用弹弓打你,大人们要给家里人开点荤,想尝尝野味,也会用网来捕捉你,所以,黄鸟们的栖止之处,最好还是离人远点,到山林无人之处去。
上面引用的是《诗经》中的两句,说明万物各有其类,各居其所,不能混淆了。应该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地方,止于自己所在之地。这样,万物才能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才能安然相处。“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里孔子就作总结了,对于“止”,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停止在什么地方。鸟都知道停止在山林里面,人怎能不如鸟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立足的地方,知道自己的活动范围,知道自己的能力半径。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半径之内、活动范围之内,都可以放手去做任何事情,没有什么不能的。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那么就得知止,就要刹车!你街道办主任不能把国务院总理乃至锦涛书记的事情都管了吧!你就是管好自己街道范围内的事情,不能越位,否则你就要被黄牌警告,乃至最后红牌罚出场外。
在这一段里面,“知止”就有一个不越位的意思。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知其所止。当然,知止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的。你要有智慧,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哪些,知道自己的活动半径有多大,这样才能在最恰当的时候踩一个刹车,不至于冲出红线去。
做企业也是如此啊!一个企业的产能有多大?企业的资金链怎么样?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多大?市场的风险和机遇有哪些?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判断。不要以为反正我们做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什么东西赚钱我们就做什么,眼睛只盯在股票、石油、汽车、房地产这些热门的事情上。其实,每一个行业都可以赚钱啊!你卖水卖成“蓝剑”集团,卖成“冰鸟”也能赚钱嘛,利润还很高的。你卖方便面卖成“统一”集团,也了不得啊!所以最关键的问题,不论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止于自己的位置上。只有知其所止,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没白来一遭,你这个企业能够有自己的成就。这是止于至善的第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就是从概念上,要我们“知其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