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何我们学不了
原创 高可为 鲁中管理文化书院

导读:摸清事情的基本逻辑,在决定成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上,都努力做到极致,或许人人可以成为高手。
沃伦·巴菲特,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家。学习他的成功经验,复制他的辉煌业绩,差不多是每个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这做起来并不容易。除了不具备巴菲特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以外,对巴菲特投资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学不了巴菲特,因为不理解他成功背后的深层动因。
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和做法,很多学者包括巴菲特本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而说清楚其中成功的关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则因为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则巴菲特投资生涯非常漫长,他一生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手法。把一套不断变化的经验和做法,说得既完整、系统又简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我一个行外人的浅见,吃透巴菲特的经验和做法,关键是要对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定位。巴菲特早年曾创办过一家投资合伙公司。该公司解散后,巴菲特斥资2500万美元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时候的伯克希尔公司,还只是一家纺织厂。以该公司为基础,巴菲特投资了很多行业和企业,并把它发展成为一家投资控股集团。
因此,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质上是一家投资公司。别家投资公司要做的事情,巴菲特也要做,只不过巴菲特在投资的诸多环节都做到了极致而已。投资公司一般要做哪些事情?募集资金,选择项目,投后管理,套现退出,也就是业界常说的“募、投、管、退”。我们可以以此为参照系,梳理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和手法。
一、能力圈:做能够胜任的事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做事不能出圈。巴菲特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叫“Circle Of Competence(能力圈或能力范围)”。根据巴菲特的言行,他所说的能力圈大致包括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在能力范围以内做事情。
巴菲特常说,“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面面俱通,但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他这句话不难理解,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古训,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意味着,必须把要做的事情包括投资,限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巴菲特说,“买你懂的东西,在你懂的东西便宜的时候去买。”“如果我半天看不明白一家企业,那么我不会看它半个月。”
第二,弄清能力的边界很关键。
在巴菲特看来,能力圈的大小不十分重要,弄清圈子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一种不能界定其边界的能力,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互联网浪潮。巴菲特看不懂互联网科技股,他很长时间内不为所动,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敬而远之。
巴菲特说:“市场就象上帝,只帮助那些努力的人;但与上帝不同,市场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
第三,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巴菲特说:“仅仅因为幻想有更傻的人会出2元,你就花1元块钱买下只值0.5元的东西,这不叫投资。”在他看来,投资不是博傻,不能碰运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不懂装懂。
二、不在意股价短期波动
在巴菲特看来,在股市上,很多事情是我们普通人做不到的。哪些事情做不到呢?预测股价的短期变动,就是其中的一件。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的观点,和他一脉相承。
巴菲特说,要预测一支股票能涨到什么价位,就像预测一只鸟,它落在一个树枝上,然后你预测它什么时候从这支树枝上飞起来,然后什么时候会落到另外一个树枝上一样难,完全是随机的,这是太不靠谱的事儿了,所以没有人能预测股价。
什么人能预测股市的变化呢?除非他是骗子、疯子或天才。但是天才总是太少了。因此,没有谁能预测股市的变化。巴菲特有一句很有趣的话:“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巴菲特从不预测股市的变化。他说:“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在他看来,投资者投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不管股市暴跌还是暴涨,都应如此。
既然不去预测股市变化,那么投资就不必受股价短期波动影响。巴菲特说,“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世人皆称巴菲特为“股神”,其实他本人是不“炒股”的。
三、收购企业而非买卖股票
优秀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实质。毫无疑问,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人。
股票投资的实质是什么呢?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买企业的实质是什么呢?巴菲特说,买企业就是买经营者。按照他的观点,投资不是简单地购买股票的活动,而是一个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和内在价值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选到好企业呢?关键是把自己当成经营者,设身处地地揣摩经营者是否真诚,是否真心实意地做事情。巴菲特说:“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投资逻辑:“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和手法一直在变。在接管伯克希尔的早期,巴菲特专注于公开上市股票的长期投资,后来逐渐转为企业全数股权的收购。换言之,要么不碰,要么把整个企业买下来。
2013年,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联系上巴菲特,表示希望获得他的投资。巴菲特说,他手中有4000亿的美金,如果重庆复合材料愿意把自己整体卖掉,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巴菲特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收购呢?在2015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提出了以下六条标准:
一是标的要大。标的企业的税前利润至少为7500万美元,价格在5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二是已经证实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他们对业绩突然好起来的企业不怎么认同。三是净资产收益率要高,且债务很少或没有。四是管理层称职。五是商业模式简单。他说,他们不具备理解复杂技术的能力。六是报价明确。在价格未知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讨论其他交易事项。
当然,巴菲特的意思是,被收购的企业需要同时符合以上六条标准。
四、选有护城河和定价权的企业
选股票就是选企业,选企业就要选好企业。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呢?巴菲特是这样说的:
“我最喜欢的公司是这样的: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条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换句话说,我们喜欢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你的企业要有一定的保护能力,使得对手难以进入并以低价与你竞争。”
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护城河(Moats)理论”。
到底什么是护城河?企业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护城河呢?所谓的护城河,用一个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竞争壁垒。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观点,有竞争壁垒的企业,才有利润可言。没有竞争壁垒的企业,利润将毫无保障。
关于好公司的标准,巴菲特还强调一个词,那就是定价权(Pricing Power)。
2010年6月,巴菲特在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听证会上说:“定价权是判断一家公司优劣的黄金标尺。如果你有本事提价还不丢客户,你就是好公司。如果连提价10%还两腿战抖求菩萨,你就是差公司。”
巴菲特固然重视公司的高管层,但他把定价权看得比公司领导人还重要。他说:“判断一家公司的优劣,我只看它是否有定价权,CEO姓甚名谁有时候根本不在我考虑范围内。”
定价权意味着什么呢?消费者选择非常有限,企业有更大的主动权。定价权也是企业价格和利润的重要保障。
五、关注安全边际:绝不要赔钱
众所周知,巴菲特投资理念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标签,这个标签就叫“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那么,什么是价值投资呢?
按照巴菲特的观点,“价格是你将付出的,价值是你将得到的”。只有当价值大于价格时,一项投资才是合算的。换言之,得到的钱应该大于投出去的钱。不然,就要赔钱,就不是价值投资。巴菲特说:“投资有两大要诀:第一,绝对不要赔钱;第二,请不要忘记第一条。”
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呢?重视安全边际或安全边界(Margin of Safety)。安全边际是巴菲特投资体系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从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继承来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安全边际?本杰明·格雷厄姆把股价低于价值的程度,称为安全边际。他把这个东西看得非常重要。他说:“我把投资成功、永不亏损的秘密精练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
比如,巴菲特当年投资中石油时,算出中石油内在价值是1000亿美元,而中石油当时实际的市值只有330亿美元,那么他投资的安全边际就是670亿美元。这时,他就知道可以买了。
《孙子兵法》上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有安全边际做保障,投资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很显然,安全边际越大,离赔钱的距离越远。它和价值投资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衡量股票的内在价值。大概这个东西属于真正的投资秘笈吧,巴菲特也语焉不详。
六、逆势操作:决不盲目跟风
做股票投资,把握好买进卖出的时机也很重要。应该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卖出呢?一句话概括巴菲特的做法,就是理性投资,逆势操作,决不盲目跟风。
股市的波动,跟人性的特点有关。而人性是非理性的。正如华尔街所说,市场是由贪婪和恐惧两种力量推动前行的。对于股市和人性这些特点,巴菲特认识也非常深刻。他说: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或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最反对盲目跟风。当大家在极度恐慌的时候,他会选择去购买。当大家疯狂追捧的时候,他则选择离场。这就是所谓逆势操作。
其实,不止是股票买卖,所有的生意都要逆势操作。
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白圭。他的发财之道,就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究其本质,即属于逆势操作。
为什么要逆势操作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赚到更大的价格差。
七、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巴菲特的投资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非常集中,二是持有时间非常长。巴菲特投资持有时间之长,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也是普通人做不到的。
巴菲特反对分散投资。他说,多元化是无知的借口。他常以婚姻比喻投资。他说,要是你有四十个妻子,你将永远都不可能熟悉她们每一个人。巴菲特的投资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保险、银行、传媒和消费品等四个领域。
巴菲特也特别推崇长期持有。巴菲特不打算炒股。他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他的信条是:“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
股市上有一句话,选股如选妻,伴股如伴妻。这句话用在巴菲特身上特别合适。他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我和查理都希望长期持有我们的股票。事实上,我们希望与我们持有的股票白头偕老,相伴到永远。”“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希望与企业终生相伴。”
既集中投资,又长期持有,自然要求巴菲特投资选股特别慎重。
有人做过统计,从1977~2004年这27年间,巴菲特只选择了22只股票,重仓投资的只有7只股票。这7只股票,他投资了40多亿美元,赚了280多亿美元,占他所有股票赢利的87%。平均下来,巴菲特4年才选出1只重仓股。有人感慨,巴菲特选股票花的时间,比我们很多人找老婆花的时间都长。
即便这样,他仍然认为自己做得非常不够。巴菲特自己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选了一辈子股票,不如长期持有一只股票。他说:
“假如我早一点出生,像我爷爷那么大的年纪,我从1919年就买入可口可乐,那我的投资回报率就是5万倍。那个时候只要我拥有100万美元,全部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就足够了,然后什么股票也不用选,什么股票也不用投,现在可以轻轻松松地赚到500亿美元,照样是世界上第二大富翁。”
八、投后管理:不做不擅长的事
投后管理,也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巴菲特是如何做的呢?基本上是不管,或者说叫无为而治。
他这么做,是有条件的。
第一,对于被投企业,他有绝对的发言权。前文已有述及,巴菲特收购全部股权,而不是只买部分股票,这使他对投资标的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第二,对于被投企业领导人,他完全信得过。他选的那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和他一样的完美主义者,都是他绝对信得过的人。因为绝对信任,所以可以放手让他们去经营。
当然,所谓的不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只是说他们基本上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
这么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节省了人力。巴菲特掌管几千亿美金的资产,但他的公司总部只有20几个人。
第二,腾出了精力。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策略,让巴菲特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可以使他集中精力干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最擅长干的事。什么事呢?那就是分析和研究企业,选择更好的投资项目。
九、浮存金: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任何一个投资者,他的第一个动作都是要募集资金。并且,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也是影响投资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环节,巴菲特又是如何做的呢?
运用浮存金(Float)。
什么是浮存金?它是保险公司特有的一种资金类别。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先收取保费,然后支付赔偿金。保户在保单签订、理赔尚未发生前,向保险公司缴交的保险费,就叫浮存金。
60多年前,巴菲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进军保险业。保险公司不但可以自身创造利润,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免费资金供投资公司使用。
以2012年为例,伯克希尔总收益是241亿美元,尽管保险业务仅贡献了16亿美元的承保利润,却为公司提供了731亿美元的浮存金进行投资。有统计显示,浮存金占到了伯克希尔投资来源的70%。
别人的资金来源不但不可靠而且费用高昂,巴菲特的资金来源不但可靠而且没有费用,这不得不说是巴菲特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
以上是我们对巴菲特成功的原因,所做的专业和技术层面的分析。那么,他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的呢?巴菲特说,他的财富要拜以下三点所赐:“生在美国,一点幸运基因以及广泛的兴趣。”
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祖国。2019年2月23日,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表示,回顾他77年的投资历史,伯克希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搭了美国经济的顺风车。他说:“投资就是投国运,投资家应该是爱国者。”他还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依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
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运气。1995年10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中国游览三峡。神农溪秀丽的风景,纯朴土家妹子的歌声,船工纤夫的粗犷豪放,都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巴菲特说,在那些纤夫当中说不定会有另外一位比尔•盖茨,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这里,他们命中注定要一辈子牵着船过日子。对于成功的原因,巴菲特一直强调用一个词,叫“卵巢彩票”。这个词不难理解,用中国人的话说,大概可以叫“投对了胎”。巴菲特说他赢得了他所说的“卵巢彩票”。
不得不说,每个成功者的成功,都有他特定的时空背景。恐怕这也是其他人很难学习和模仿的地方。
PS:所有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因为赚到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巴菲特为世人所关注、羡慕。他怎么赚的?他又是个什么人呢?他是个财迷心窍的人吗?他是个守财奴吗?了解了巴菲特的言行以后,还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巴菲特做的,只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坚信,“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他从不金钱所奴役。他对金钱的看法是,“人找钱不如钱找钱,要知道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别人关注他的财富,而他更在意赚钱的过程。他说:“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所以,巴菲特的一生是幸福和快乐的。
巴菲特热爱生活。他说:“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人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
他生活非常简朴。即便成了世界首富,他也一直住自己的老房子,不雇司机、保镖,自己开车、加油,花12美元理一次头发。他对钱财看得很淡,85%的财富都捐了出去。他乐观,幽默,待人温和,诲人不倦。他深受国人尊重,被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用中国古人的标准衡量,巴菲特的这种层次和境界非圣即贤。他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和表象,他所有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成圣成贤了,自然有超越常人的功德。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你姓不姓高不重要,你长得高不高也不重要,你站得高不高才重要!想与高手论道,可加作者微信shangdaoba01,或邀你入“鲁中论道企业家群”!
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