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绩效管理运转不下去

有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转良好,有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转一阵后任之、废之。

我以前服务过一家电气制造类企业,客户方对绩效考核各关键点的要求都比较高,探讨比较深入,各级管理者踊跃参与,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干劲和团队意识也比较强。在应用此次咨询成果时态度坚决,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周有生产协调会,每月有经营沟通会,嫁接绩效检讨这一组织形式比较容易。

企业领导比较强势,克服各种阻力推行咨询成果,上下一心,有问题可以改正并进行优化,也认为有必要经过“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过程。这说明,咨询服务凝聚了双方的智慧,落地实施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反省和执着。

绩效管理运转起来要花费管理成本,要求越高,越纠结一些事情,企业就会越“折腾”。但是,这种“折腾“对企业而言利大于弊。我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绩效落地,在此之前,必须先要回答为什么做绩效管理体系?显而易见,根本原因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意味着企业不能丢失机会,内部协调高效,内外形成一个有机循环。我比较欣赏日本企业的做法:重绩效改进而轻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不是代替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改进的结果而已,只有做好了过程,才能期待好的结果。因为企业的目的是成功,而不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反观国内的企业,绩效考核基本上形同虚设。这种状况与其他问题纠结在一起,比如,“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既然不能淘汰,绩效考核“折腾”了半天,又得罪了人,何必呢?说得直白一点,国企会使管理者产生不作为的状况:大家都来淘金,何必不给人活路呢,又不是自己的企业。但是,国企的门面功夫做得还是不错的,我把某客户的绩效考核文件拿来参考,发现绩效文件中的指标非常细、非常多。但是,没有计算法则,只是摆在那里。

我去吉利汽车某生产厂考察,他们的绩效考核非常全面,也已经做到了IT化,绩效考核指标非常多,每个指标都与国内最先进的企业目标值对标。他们在绩效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但问题是如何使用这些指标,指标之间的逻辑何在?管理的重点在哪里呢?

上述两家企业有相似之处,它们的绩效考核理念是在“量化”上做文章。但是,什么都量化了,还要管理者干什么?管理者需要解决问题,而且问题不会因为指标全部量化而消失掉。所以,它们的问题是失去了管理的重点,不知道管什么,只知道有很多指标,但是选择哪些指标,还不明确。这也可能是很多管理者不想管,不够专业,希望借助量化的东西省心。

绩效考核要明确管理的重点

绩效考核的重点是梳理清楚指标,同时明确管理的重点。战略地图可能是梳理指标逻辑的不错的工具。战略地图是什么,我就不赘述了,我主要说明它是怎么梳理战略和设计指标的。你不能倒着思考战略地图,先有学习与成长,才有运营、客户,再有财务。我们应该先考虑最终要什么,即财务维度,再考虑通过客户满意、运营到学习与成长实现目标。

(一)财务维度

管理方面就强调两点,一是盈利性,二是成长性。

很多企业在考虑盈利性方面,会提出降低成本,如果是海底捞,它会提出这个建议吗?它强调细致入微,是“不计成本”的服务。当然,它也会强调盈利,是人性化的盈利,在最大个性化客户价值下的成本优化主题。它的重点在于成长性,也就是增加收入,门店扩张、员工数量、客户增多、客单价应该是海底捞最关注的指标,就是以服务换取更多的客户直接购买、相关购买与推荐购买等,期望获得指数效应。

(二)客户维度

我认为,无论卖什么产品,客户都会关注两点:一是质量,二是价格,也就是性价比。

就是这样基本的要求,现在仍然不能保证,不得不说这是不尊重客户价值只顾自身利益的短视行为。根据客户的服务要求,企业可能还面临物流运输时间要求、客户满意、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等问题,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求多求全。我认为片面是美,全面反而失去美感,没有重点。

(三)运营维度

企业应该考虑为了实现客户价值,必须做出的主价值链安排,常见的思考方式是由业务线到职能线,由主要职能到主要活动的分析过程,最终筛选对实现客户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从时间、成本、质量和数量等方面思考。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将创新的流程、生产的流程和营销的流程等作为运营层面的战略主题,因为对任何一个生产制造类企业而言,这几个方面必然是提供客户价值的重点。

(四)学习和成长维度

员工满意度是不是学习与成长的阶段性目的还需要探讨,因为员工满意并不代表会产生高绩效。总之,需要人与企业环境或文化融合,保证人不仅受制于自己的私利,还要受制于群体的行为。学习和成长维度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员工的学习和成长,而应该是组织的学习与成长,这就涉及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和学习知识的氛围。这些诉求必然对组织功能提出要求,比如,人力资本的引进和融合、知识库的构建和共享、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播……

战略地图这套绩效管理逻辑在企业里是可行的,因为和战略联系在一起了,需要深刻认识行业、企业的想法,引导并实现满意的沟通,咨询的价值也就基本实现了。德鲁克说过:“管理不是逻辑,是实践。”但是,在我们还未实践成功的时候,请理清你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