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怎么处理转型与能力,转型与增长的关系?

1.转型与能力的关系

郭伟:从机会成长阶段到战略成长阶段,既要有战略的意识还要有能把握住战略机会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能力不是积累而来的,而是传承过来的。什么叫积累?在机会成长阶段没有积累,今天干这个事儿,明天干那个事儿,能力没有积累起来,恰恰是到了战略成长阶段之后,才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核心能力,而且围绕着这个核心能力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这是机会成长和战略成长的集合点。

第二,企业的道路跟人生的道路一样,对关键几步的把握至关重要,一个机会把握不住就失去了,失去以后这个机会就是别人的了,或者说这个机会就不存在了。

第三,需要企业家有百折不挠的对事业发展的欲望和追求。企业家成长起来真的不容易,甚至有的妻离子散,这个过程很艰苦。

第四,对专业、体系、组织和知识的尊重。很多企业成长起来以后,这个关口很难过得去。我遇到过一个企业家,问他公司现在的管理怎么样?他说,没问题,我找了一个人帮我把吃喝拉撒睡的事儿管起来了。如果他是这么看待管理问题的,那么所谓能力的积累也好,对未来的投资也好,做好一切准备来迎接战略机会的到来也好,全部都是白谈,因为他始终不处于战略状态。还有就是,一旦到了需要把握战略机会的时候,很多人是因为畏惧而没搭上这班车。

陈明:企业机会成长以后往往就会出现分化,有的老板没有野心,就在本地做,也不扩张,不想搞得那么累,能力就很难积累;有的老板野心比较大,就要向战略成长转型,在向上分化的过程中,刚开始时意图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认识的深刻、意识的逐步清晰,能力就开始一点点积累,这个时候如果碰到市场有机会扩张,企业就做起来了。

比如美的刚起步时是做瓶盖,接着做风扇,后来捕捉到一个机会,就是他们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空调的需求扩大,美的看到这个需求后,并购了广东华宝,开始积极布局。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来自春兰,当时春兰的老板认为做空调成不了世界500强,所以改做摩托车、大卡车,春兰多元化以后,他的空调方面的人才和资源就流动到了美的,同时也把市场让了出来。第二个机会来自海尔,海尔当时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需要打自己的品牌,因此美国GE公司就减少了与海尔的代工合作业务,这些代工的产能基本上80%都转移到了美的。就这样,美的在家电行业死死地抓住了这两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成长的机会,实现了战略成长。另外它当时还有一个隐性的机会是什么呢?就是白色家电行业的技术演变相比较而言很缓慢,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明了洗衣机,这么多年过去了,洗衣机还是滚筒式、涡轮式,除了材料的变化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把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优秀人才全部集中去搞营销。反观黑电行业就不能这么搞,比如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很快,美的就做不了。事实上,美的也曾经尝试做过电脑和互联网,但一看形势不对,紧急收手了。

企业在转型成长过程中,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要不然做不大,碰到机会也抓不住。这个核心能力的起源,有时候是老板的直觉,甚至包括误打误撞,但随着了解和认识的深入,老板的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发现关键环节的能力。拿美的来说,当老板认识到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配件是核心环节,就收购有关方面的企业,进行关键核心部件的布局,为企业战略型成长有序地把握住大的规模奠定了基础,不然的话也成长不起来。

2.转型与增长的关系

郭伟:有人会问转型和增长是不是一定相冲突?首先,转型和增长一定没有冲突。转型永远是为了增长,如果哪个公司说我在转型过程中放弃增长,先夯足实力,三年后再发力,完成转型之后再增长,那么这个公司死定了,没有这样做的。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骑着自行车换轮胎,自行车还不能倒”。

第二,所谓的转型,就是说我们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能力跟增长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或者不匹配,需要调头或者调整。改变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改良。从下往上的是革命,从上往下的是改良,但核心问题是让组织状态和发展需求直接匹配,这与社会革命或改良是一样的道理。这个道理说清楚以后,再讲所谓的增长和转型是什么概念。增长和转型就像小河里的流水一样,它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你进入了战略成长状态,能控制的就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很难控制不前进,因为不前进就是死,不进则退,没有停在原地的状态,所以没有停在原地做转型的事儿。

第三,转型的时间问题。所有的经济都有周期,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周期的,一般快速发展三五年之后就需要一个盘整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得过快就会出现组织结构跟已经产生的形势之间的不匹配,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常说“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最有力”,这个“收”就是在形象地讲增长率略微放缓,但绝不是停滞。

最后,恰恰要在增长过程中要消化转型的成本和矛盾。因为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有成本的付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矛盾点的爆发,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增长的铺垫,改革是成功不了的。社会的变革,企业的变革,之所以不成功80%、90%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这就是我对转型与增长的粗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