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的修养如何是看得出来的。只要在江湖上行走多了,在社会上接触各色人等多了,同时你又是一个有心人,那么不同的人在你面前出现,你一定会有一个直觉反应,作出的判断往往八九不离十。因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外貌,跟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内在的精神是什么样的,外相上一定会有所显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相人之术的一个原理。
为什么通过外貌五官、言语思维,就能够判断一个人的德行、判断一个人的命运呢?就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是一体的,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性,外在表现上也一定会是什么样的。
修行能够转变人的气质、改变人的命运,从外相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经常讲,一个人有没有气场?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气场?是富贵气还是清和气?还是沉静内敛之气还是咄咄逼人之气?这些都是看得出来,感受得到的。如果是一个在佛道上真正有修行的人,自然就会有一股出尘离俗之气,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不要说那些修行有成就的人,就算只是常常到庙里念佛烧香的斋公斋婆们,时间一长了,人们也会觉得面带佛相。这都是跟你的心态有关系。你的心往哪里转,你的形貌就会体现出哪个方面的特征,这个是一定的。有些人学佛也好,学传统文化也好,别人看起来觉得好像很精进用功,张嘴就能说出一套一套的道理,但是,如果是他的相貌没有转变、气质没有转变、性情没有转变,看人的眼神还是火飘飘闪烁不定,说话语气还是急慌慌虚浮无根,就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学到心里面去。
这是观察人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观察自己,自己的修养到底如何?这个需要从“貌、言、视、听、思”这五个方面来考察。如果自己已经开始心性修养了,那么修心修得好不好?修心到了什么程度?这个也要从“貌、言、视、听、思”这五个方面来判断。我的外貌、我的言行举止、我的眼神、我的耳力,还有我的心思、思维的运行能力,这些都是修养程度的具体指标,我们都应该好好给自己打个分数,看看能不能及格,哪方面能及格,哪方面又不能及格,最后的综合评分应该是多少。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了这样一个标准,从知人到自知就统一起来了,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人之智,更能够获得自知之明。这就很了不起啦!儒家所讲的“养志存神”的工夫,就是以这五个方面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