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针对新业务所面临的场景时,李健突然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新的场景变成一种训战的环境,把批量的高潜人才派到那里去训战,成长起来成为派到其他区域拓展类似业务的生力军。
李健的这个想法是从军队的实战化训练方式上得到的启发。
随着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发展,世界各国军队都把基地化训练作为通向未来战场的必经之路。美军在加利福尼亚的欧文堡、洛杉矶的波尔克堡和德国的贺汉弗尔斯特建有3个大型训练基地,英军建有大中型综合训练基地19个,法军有训练基地13个,俄军也建有多个大规模训练基地。世界各国军队大都在基地建有专职的模拟部队。
欧文堡,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美军本土部队每隔18个月就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沙漠深处的“准战场”轮训一次。美国近期3次发动对外战争,一次一个样式。美军官兵说:“在战场上遇到的一切,在欧文堡都遇到过了。”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以电脑为平台,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为一体,主要担负的任务是组织师、旅、团级部队完成合同战术演练,协同装甲兵和其他兵种进行技术、战术训练。这个基地已实现了组训方式由部队自导自演、自训自评正在向导、演分离,训、考分离转变;基地职能由阶段性保障训练向全年度满负荷组训转变;成绩评定由人工向电脑科学评估转变;科技练兵成果由试验论证向形成整体作战能力转变。
李健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军事训练抓什么?我想就是实战化。”任何一支军队,军事训练就是战争的预演。实战化训练,历来是各国军队打造胜战之师的重要途径。
李健说:“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就如同作战环境,我们的队伍就是兵和将,我们的队伍是否在公司业务需要的时候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在于平时的战斗力培养,是否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所以,各级干部都要认真研究打好企业经营之战,研究战争、打仗,把握本行业作战规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作战准备工作。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的实战化水平。”
李健把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军队的作战管理联系起来,让高层领导团队形象理解和感受到企业经营的压力与外部竞争的激烈性,大家的凝聚力得到增强,积极讨论如何提高队伍的实战性能力。
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公司要进行战略性的人才培养,这种培养要基于企业不同的业务“作战场景”,根据场景分为若干个“场景分队”,每个分队都有培训、作战两个部分;挑选有意愿、有潜力、历史绩效优良的员工,派往这些场景分队去培训,到一线的项目中作战,时间长达半年至一年,以锻造出新的作战场景所需要的视野、思维、知识、技能、经验,再进行组织的评估,派到相应“作战场景”的新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通过这种方式,用三五年,把适应新的“作战场景”的实战化能力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