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厂商对于订单管理的困境

日常订单全流程由经销商发起,一直到经销商接收货物为止,一般经历下单下达、确认、异常变更、付款、发货、收货等环节。每个环节由于管理不同,经销商都会存在一定的困惑,从而整体上影响了日常运营。总体来说,有以下四大困惑:

1.厂家接收订单但难以准确回复交期,客户交期处于不确定性

厂商之间是长期合作关系,一般在签订年度协议中界定合作的价格体系、结算方式、物流方式等作为合作的框架。对于日常订单,有的厂家以正式的采购合同为订货依据,双方签字盖章,属于正规操作。而更多的厂家简易处理,以经销商发来的订货订单为准,格式不统一,包含产品名、价格、货期要求等,并有经销商方的盖章或者负责人签字,以此作为订货凭据,厂家就可以安排生产计划,但对于具体交货期一般不予明确回复,“尽可能满足你的时间要求”“尽可能提前发货”等回复是常态,这就造成经销商被动经营。

2.厂家原因造成订单交期延误变更,造成客户服务处于被动状态

厂家对经销商的交期管理更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即使厂家给了经销商明确的单次交货时间,但受制于上游供应状况、生产调度安排、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延误。交期延后不能完全避免,有时厂家没能及时通知经销商相关延误情况,临近交货期等到经销商询问时才告知真实情况,经销商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这样就造成经销商服务客户处于被动状态,这是经销商普遍认为最不能接受的行为。

3.物流运输时间不可控

对于远距离的经销商来说,肯定遇到过多次各种各样原因导致物流运输时间异常的烦恼。极端天气影响、车辆在路途中不可控的事故、路途不可控的堵车、春节前的货运停发、货物当天没装上车等都是影响物流运输时效的因素。发生了以上状况,经销商只能选择在焦急中等待。有些状况是可以日后吸取教训合理规避的,如发货当天与物流部亲自沟通,确保货物当天装车发出。

4.到货发现质量问题,经销商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物流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损坏、实际到货品种及数量的差异、实际到货的产品质量等,这些都是经销商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有些经销商管理较为细致,有自己的入库流程和制度,货物到达后,先内部检测后再出库送给客户,有时还能避免一些质量问题。有的经销商不检查直接送给客户,客户检验入库发现质量问题,造成更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