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介代理

城市写字楼和城市更新型园区往往可以借助地产中介代理机构,譬如房地产国际五大行和国内知名地产代理机构。而产业地产、产业园区的招商中介代理服务机构虽存在,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在园区招商中介服务机构中,有不少传统园区网站,例如中国园区招商网、新园区网等,这些线上专业门户的宣传作用明显,且常年积累的产业资源的确转移给合作园区,但一个几十万平方米的园区不可能寄托这些专业门户机构解决招商问题。业内人士分析,产业地产业界缺乏像样的中介代理机构的原因很多,而以下三点尤其关键:

●成交过程复杂、中介难以掌控成交流程。据统计,住宅的平均成交周期一般是一周到一个月,写字楼的成交周期在三个月,产业园的成交周期需要8个月。

●成交量低、佣金水平无法支撑成本水平。上海等一些一线城市郊区的园区中介销售佣金费用高达3%以上,通常市中心的写字楼销售佣金一般在1%左右;开发主体开发的住宅整体营销费用不超过3%,对外合作的中介佣金一般不超过1%。但即使高达3%的中介费用水平,也没有中介愿意承包这门生意。从以往公开的上市公司数据来看,带有产业地产开发的企业,如华夏幸福、南京高科等,整体营销费用可以达到5%以上,一般的住宅房地产企业营销费用基本控制在2.5%左右,这表明产业地产行业的营销推广费用确实比较高。

●属地特征明显、产品和中介服务都无法标准化。产业地产的产业定位,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条件紧密相关,与当地的人文特征、政府办事效率等也紧密相关,不像住宅产品可以打造全国各地通用的营销团队和管控标准。

●产业资源整合难度大且资源对接影响因素复杂。产业资源不同于普通的房产资源,产业资源整合的难度大、投入大、耗时长,而且产业资源对接过程中会受到区域产业基础、政策、产业链上下游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成功几率未必理想。

实际招商中会发现,非地产代理系的律师所、会计所、银行、投资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都会对园区招商提供中介的机会,甚至招商中介的作用胜于那些房地产中介代理行。这是因为这些第三方服务机构掌握着较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信息数据库,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选址需求有相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