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仪式是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有系统、有计划、时空有序的活动,把企业中某些重要的事件通过戏剧化、固定化、程式化的方式表演出来。目的还是把抽象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有形可见的行为,让员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隐性教育,深化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识、理解,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仪式俗称为企业集体演戏。在参与企业仪式的过程中,现场的员工都会成为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演员,身在其中,获得一种心理体验,意识到自己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向心力。
仪式的意思就是法度、法则、程序,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做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法则规定下来。所以,仪式又代表着庄重,代表着重视,留下的印象会深刻、长久。常见的企业仪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工作化仪式。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常规性的工作仪式,如与工作相关的董事会、监事会、总裁办公会、安全例会、生产例会、培训会、展会等。工作仪式的作用在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提供企业成员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工作交流,减少工作配合方面的摩擦,不断提升企业效率和组织功能等。如松下电器公司,每天早上八点钟,全体员工诵读“松下精神”,高唱公司歌曲,下班前唱晚歌;每位员工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一次十分钟的演讲,阐述对公司精神的理解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这些仪式,昭示公司的文化理念,增强了员工的归宿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真正“活”在员工心里。
二是纪念化仪式。即指那些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活动仪式,如企业周年庆典仪式、企业拜师礼、企业员工年度“红地毯”庆典,再如企业的升旗、入党仪式,新员工入职仪式、退休仪式,以及企业重要节日等。纪念化仪式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成员融入新的角色,迅速促成员工心理转变,强化价值取向,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等。如企业塑造了自己的英雄或模范之后,一般会选用表彰仪式来发布或强调这些英雄或模范的业绩,来促使其他员工学习。
三是生活化仪式。即企业开展的与员工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生日会、歌舞比赛、感恩日、亲子活动日、郊游、体育活动等。生活化仪式的作用在于:通过组织各种非工作、非正式的员工交流活动,向内外部传播和辐射公司的文化理念。
仪式的设计主要关注仪式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第一,仪式的内容。明确仪式要演绎内容背后的文化理念。如果企业没有引发全员共鸣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没有培养尊重自己企业历史与习俗的习惯,就很难找到富有深刻内涵和教益的神圣仪式。仪式不是形式,每一种仪式都是对一种文化理念的尊重和演绎。
比如,源于农耕文明的春节,由很多小的仪式组成,扫房、祭灶、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发压岁钱……与春节有关的仪式都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以前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仪式感,老百姓在春节期间虔诚祈愿,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拜年是其中的一个仪式,拜年仪式的形式是:首先要洗干净双手,上炷香,然后双膝跪地,一一给在座的长辈叩首,祝福过年好,长辈会乐呵呵地发压岁钱。仪式形式背后的理念是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后辈要孝敬长辈。因为这个理念,才产生了这个仪式形式。如今,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这个仪式,只是鞠躬问安,少了叩首的庄重,所以人们对孝敬的重视程度也弱化,社会出现不孝敬之子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一个小例子,可以感觉到礼仪的本质和功能。
阿里巴巴有一个疯狂的“靠墙倒立文化”。“倒立”俗称“拿大顶”。男的要保持30秒,女的要保持10秒。为什么要倒立?就是因为太多人说“不可能”。所以,马云要求淘宝所有人都要学会的这种仪式。“倒立”这个姿势告诉员工,只要努力,有志向、有规划,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就是面对企业环境的各种变化,敢于把自己倒空,善于从另一个维度去思考问题。人一倒立,就能体验到头重脚轻的倒空感,看世界、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有可能。而这个仪式所有一切的背后都只是演绎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拥抱变化”。
第二,仪式的形式。仪式的形式主要通过规范的行为步骤来表现,仪式的庄重性主要体现在仪式举行的各个环节上。让参加仪式的人重视每个环节,就要通过设计规范的步骤来实现。仪式使企业文化理念变成约束力很强的行为规范,要是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企业仪式的规范性,就会使企业仪式流于形式化。这不但不能显示仪式的庄重、规范,反而会对企业文化的严肃性造成伤害,员工会把企业文化当儿戏。仪式设计时,企业可以出陈创新,设计拥有企业特色的仪式。不要僵化,只要利于演绎企业文化理念的形式都可以考虑。独特的仪式,更容易记忆和传播。但是也要注意,仪式中的行为不能违背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和社会传统冲突。如海尔的6S班后反省仪式,员工上班工作有失误,班后就站在大脚印上反思自己的不足,这个仪式就是对员工的行为约束与规范。但是,这个仪式在美国执行不下去,因为文化传统不同、观念不同,员工认为侵犯了人权。于是,首先在美国改成了表现好的员工站在大脚印上受表扬,后来国内也改成了这样。这也提醒我们:仪式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还有德胜公司最典型的“员工报销前的宣誓仪式”。公司报销不用领导签字,随时可以直接到会计那里报销,但必须遵循一个严肃的仪式,那就是员工在报销前都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如果因记忆模糊自己不能确认报销凭据的真实性,请再一次认真回忆并确认凭据无误。”然后,才能开始报销。这个仪式,让报销的员工报销前总是感觉心惊胆战,有报销完的,还专门回来要求再重新审查一下自己的票据是否贴对了。德胜财务报销仪式的力量,来自于仪式背后的“诚信”。一个人如果在德胜有不诚信的记录,不仅在德胜无法立足,这个记录还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仪式的设定重要,坚持定期举办仪式更重要。很多企业也举办仪式,但只是走过场。企业仪式的举办要是很随意,仪式的权威性和规则性就会失效,员工也不会太重视。每举办一次仪式,都要让员工从中认识行为规范和规矩的重要性,相反,也要让其知道违反仪式规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案例解读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通过研究,把美国企业中常见的仪式总结为7个方面。中美企业的文化有所不同,但很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鉴。企业也可以结合本企业的需要,参考美国企业的一些仪式来选择和设定本企业的仪式。
美国企业常见的7种仪式:
1.问候仪式。个人之间进行非书面交往时使用。这种仪式告诉人们怎样站位,怎样称呼,什么程度的争论或激动是可以容忍的,等等。
2.赏识仪式。当某人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或晋升,或退休,或达到可以继续留任的标准时,就举行这种赏识仪式。当事人在仪式上得到奖品、奖章、礼物或纪念品,并使全公司知道他们为什么被赏识。
3.工作仪式。这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举行的。如每天上班前的集会唱歌,或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新产品的仪式。工作仪式是增加自我价值感的途径。
4.管理仪式。这是经理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运用的。如各种正式会议,计划框架与成本曲线分析,行为、评价、复审技术等。
5.防患于未然的仪式。这是为了避免糟糕局面的出现而使用的仪式。如维萨国际银行组织1974年开会时,就搞了个颁发并佩戴金铸标志的仪式,右臂上的标志是半个世界地图和“志在成功”四个字,左臂上的标志是另一半世界地图和“彼此忍让”四个字。这种仪式有效地防止了各成员国由分歧走向分裂。
6.庆典。这是超凡的、引人注目的仪式,当企业通过特殊里程碑时举行。
7.研讨会或年会。这是颁发科学奖、显示技术开发成果、全面奖励有功人员的盛大庆典。例如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举行一次研讨会常常要花几百万美元,几百名推销员都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奖品(甚至轿车)。
◆案例解读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核心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形式很多,每种形式在长期的坚持中,已经成为松下的企业文化仪式。以下是松下公司的3种企业文化教育仪式。
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幸之助相信:把公司的目标、使命、价值观,让职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是把它铭记在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其用意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
二是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1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松下认为,说服别人是说服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在解释松下精神时,松下有一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公司非常宽大,把错误当作训练费用,从中学习;但是你如果违反公司的基本原则,就会受到了严重的处罚——被解雇。
三是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仪式。松下认为,当某个集团完成一项重大任务的时候,每位集团成员都会感到兴奋不已,因为从中他们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时便是对他们进行团结一致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每年正月,松下电器公司都要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庆祝仪式。这一天,职工身着印有公司名称字样的衣服大清早来到集合地点。作为公司领导人的松下幸之助,常常即兴挥毫书写清晰而明快的文告,向全体职工发表热情的演讲后,职工分乘各自分派的卡车,满载着新出厂的产品,分赴各地有交易关系的商店,商店热情地欢迎和接收公司新产品,公司职工拱手祝愿该店繁荣。最后,职工返回公司,举杯庆祝新产品出厂活动的结束。松下相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扬松下精神,统一职工的意志和步伐。
四是“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
◆案例解读
以传、帮、带为基本方式的“师带徒”是非常好的一种管理方式。“师带徒”的推行,可以使师徒双方互相促进,同时影响带动周围员工,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为了让师徒和广大员工都重视“师带徒”的方式,企业必须设计“拜师仪式”。常见的《拜师仪式程序》如下:
一、弟子递上拜师帖跪拜
二、宣读拜师贴(司仪或弟子本人宣读)
三、弟子向老师行跪拜大礼(三拜大礼)
四、弟子向老师敬茶
五、宣读师训(司仪或老师本人宣读)
六、老师在拜师贴上签名,并向弟子赠授师训和礼品
七、弟子、老师们退场,拜师宴开始
在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傅行拜师礼,敬拜师茶,师傅也向徒弟赠送学习用品。然后师傅和徒弟在“师带徒”协议书上郑重的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是许下了一份郑重的承诺。双方师傅表达倾囊相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坦诚相待的真心,徒弟表达虚心学习、苦练技能、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的决心。整个拜师仪式会勾勒出了一幅徒敬师、师爱徒的温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