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
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译析】
到第三篇,我想为冯道翻个案:这部作品不应该被叫作《小人经》,包括冯道笔下的小人,也不能以日常生活里的小人之名之义论之。
冯道囿于他生活时代的话语环境,不得不用君子与小人这对范畴论世情,因为儒家正统及教育下的君子,确实腐儒太多、不务实际太多、不切实用太多。儒家话语环境下的小人,有君子没有的智识与行动力,毛泽东说:老粗才能办大事。
究实而论,中国两千年儒家正统话语霸权下的观念体系、概念名词,已经严重偏离社会现实的生活与事理逻辑。除儒家的理想、儒家的修身之道等还有价值以外,涉及处世的方法,尤其是应对复杂险恶世界的方法,大多不切实用。儒家,包括古代中国主流社会对冯道这类异端思想的理解力、接受度、吸纳度的孱弱,正是中国社会缺乏创新力、缺乏刚健风骨、缺乏以道制恶能力的原因。
这一篇论“交结”,交者,关系;结者,关系的强弱。也就是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建立关系的规则。
当下最流行的就是以明规则与潜规则的思维逻辑解析人际关系规则。规则还有明与潜,这本身就是当下中国社会依然没有进化、社会规则及其环境依然停留于冯道时代的鲜明证据。就算通晓所谓潜规则,也没有任何值得炫耀之处,这恰是中国社会,也是每个人最可悲之处。
中国需要一个只有一套规则的社会,就像企业只需要做一本帐,道理是一样的。
或许有人会说,我管不了社会是否变好,我只想让自己成功。那么,就从《荣枯鉴》的第四篇去领会一下随顺处世的棒喝:
善恶咸用:俗语有云“无友不如己者”,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冯道的棒喝:聪明人不要看不起不聪明却有德行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要认为恶人离自己很远,善人与恶人都有其用场。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敌友无常:意见相同、情感相通的就是朋友,意见相左、情感不通的就是敌人,朋友与敌人会因为意见、情感经常变换。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顺逆的表现是意见、情感,本质其实源于利益。冯道此论,与“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谓一脉相通。
贵贱由己:以尊重、珍惜看待他人,那么自己也会被尊重、被珍惜,获得尊贵是必然的;轻视、不懂珍惜地与人交往,只会结交到奸猾之徒,自己最后也会被人轻视,不会改变低贱的处境。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尊重他人:高富帅不自尊自重,屌丝不自轻自贱,两者的地位必然转换。富贵的人不轻视他人,屌丝却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那就会尊贵者恒贵,屌丝永远是屌丝了。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当下的现实恰恰是很多草根、屌丝、三无(无背景、无关系、无钱财)的人目空一切,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微博的愤青、微信里的奇葩,真是让人开了眼。
勿逞小智:人们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所以那些在人前表现得很傻的人,其实有很大的谋划甚至谋略。人们担心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其实那些把聪明写在脸上的,受到的祸害自己都想不到、止不住。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小老板都很精明,大老板都很傻。小老板经常为占了别人的便宜而沾沾自喜,大老板却对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习以为常。
有人曾总结成功之道:第一是精明,傻子不可能成功;第二是厚道,总想占别人便宜、不对别人好的人,没人愿意跟他合作、帮助他;第三是勤奋,懒人不可能成功。
善于制的:明白人不要与愚者争辩或合作,愚蠢的人不会带来更多的明白。聪明人不要结怨结仇,仇恨的人不会忌惮你的智慧。世所谓君子都以仁厚待人,唯恐不能尽到善意。实干家重视隐蔽的关系,整天琢磨的事是如何用可靠的、隐蔽的关系与力量,以确保达到目的。只懂得仁厚,却不善于把握隐蔽关系的君子,是比不过实干家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你还认为冯道的《荣枯鉴》是教你做小人的“小人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