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跨境电商主要风险与应对思路

跨境电商风险不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平台规则风险

  1. 店铺合规风险:有些卖家做东南亚市场,不用正规营业执照注册店铺,而是买当地个人注册的店铺,这种情况随时可能被平台封号,资金和货物都会受损失。
  2. 产品资质风险:平台规则会变,有些产品之前能卖,后来可能要求资质认证。比如拼多多海外版 Temu,一开始为了吸引流量,对很多产品不要求资质,后来受当地政策压力,突然要求所有产品提供资质,很多有备货的卖家直接遭遇毁灭性打击。
  3. 违规运营风险:前几年 2021 年亚马逊封号潮,很多卖家因为刷单被封店,当时我身边有 1-2 家上市公司因此倒掉,大量中小卖家因为店铺被封,货款提不出来,货物被就地弃置,损失惨重。

 

应对思路:一定要合规运营,及时关注平台规则变化,平台一般会给资质认证这类政策缓冲期,要在缓冲期内完成调整。对于刷单这类违规行为,要权衡风险,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二)国家政策与市场风险

  1. 物流与清关风险:新兴市场尤其明显,比如巴西,当地进口税要求高,如果一个集装箱里放很多种产品,税率会翻好几倍,还可能被查验滞留,有卖家的货物在巴西港口滞留 6 个月以上。而中国到巴西正常仓到仓周期(含清关)就要 3 个月,再加上滞留,损失极大。
  2. 税收政策风险:欧洲市场前些年开始征收 VAT 税(增值税),税率约 15%,直接砍掉了很多卖家的利润,据我所知,当时有 50% 的欧洲卖家退出了市场。
  3. 汇率风险:非洲、南美一些国家汇率不稳定,产品运过去需要 2-3 个月,等卖完货,汇率可能跌了 50%,看似有销售额,实际亏了钱。

 

应对思路:进入新兴市场前,要充分调研当地的税收政策、清关要求、汇率波动情况。比如巴西市场,一个集装箱里放不超过 10 种产品,清关会更顺畅,中大型卖家可以通过批量备货降低风险,新手则尽量避开这类高风险市场。对于汇率风险,可通过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市场,或借助金融工具对冲。

(三)运营决策风险

比如新手一开始就做高难度品类(大型家具、多 SKU 服装),或者同时做多个国家、多个平台,导致精力分散,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混乱,最终压货亏损。

 

应对思路:聚焦单一市场、单一品类,从小单量试错开始,不要盲目扩张,等在一个领域做透后,再考虑拓展。

 

另外,风险中也藏着机会,比如欧洲征收 VAT 税后,很多卖家退出,但做欧洲税务服务的服务商却赚了大钱,一年净利润几千万的服务商有不少。这说明跨境电商不一定非要做卖家,还可以做服务商,比如物流、税务、选品工具等领域,有些服务商虽然营收天花板不如大卖家,但利润很稳定,活得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