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货环节
(1)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及品牌结构
- 品牌侧重:通常经销商都经营着多个品牌,每个品牌的投资收益和资金周转率都有差异,所以一定要重点拓展资金周转率相对较高的品牌,对此可以按照品牌分类的标准来选择。
- 品类侧重:经销商要按当地市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划分来组合品类结构,保证资金投向的有效性,对此可以按照品类组合的标准来选择。
- 品项侧重:经销商需要重点关注资金周转率高和毛利率高的产品,先注重资金周转较快的品项,再注重毛利率高的品项,对此可以按照产品组合的标准来选择。
- 季节性产品侧重:季节性产品对经销商的资金需求是不均衡的,因此要计划好季节性产品与常规产品的资金使用状况,在旺季来临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否则就会丧失销售良机。
(2)制定合理的销售需求计划
能否制定较准确的销售需求计划,关系到经销商的资金周转效率,多要货则容易占用周转资金,降低资金周转效率;少要货可能因缺货被终端客户锁码和经济处罚,得不偿失。许多经销商没有规范的销售需求计划流程,或者非常随意,有的由仓库管理员做,有的由业务人员做,也有让财务人员来做,这都是非常片面的。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先由业务人员做出下两个月度的双月销售需求计划,次由仓库管理员结合现有库存状况进行部分产品的需求量调整,再由财务人员根据上期或去年同期实际销售数据以及财务资金状况进行修正,最后由经销商老板通盘考虑进行确认。
2.销售环节
每个客户对资金周转的要求都不同,经销商应该对每一个客户的资金周转需求进行评估,要遵循“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将资金周转率高的客户比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淘汰结算信誉差的客户,虽然终端覆盖也重要,但不能以丧失资金安全为代价,这需要经销商掌握好度。
产品卖得越快,资金周转率就越高,因此经销商在销售中一定要聚焦运用费用资源,并采用恰当有效的推广方式,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形成品牌氛围,最终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3.仓储环节
加强仓储管理,采用“先进先出”法,使旧批号的产品能够尽快实现销售。现在消费者对于生产日期越来越关注,就算一批产品是上一年12月31日生产的,他在心理上也倾向于购买下一年1月1日生产的产品,虽然这两批产品仅仅相差一天。“先进先出法”不仅仅是经销商要采用的方式,在零售商中更是产品在货架上进行陈列的基础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顺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销售越快自然有利于经销商现金流的回转。经销商需要严格仓库的码货要求,降低产品损耗;严格做到分区摆放,一要按品种分区,二要进行批号分隔,进货时间相同的堆放在一起,工人搬货一定要按照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先搬日期早的货,再搬日期晚的货,仓管人员必须管控到位。
4.物流环节
经销商对配送管理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物流效率,也会因此而影响资金周转率。如果不能够为客户及时配送,除了会断送交易机会,还会对客户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经销商给大型商超的订单是每周一、周三下达,次日送货,如果周三的订单延误一次,即使不处罚,也要到下周一重新下订单,下周二送货。这期间一共要耽误四天销售,就意味着这批产品多了四天的库存期,实际操作中肯定还不止四天;如果经销商又错过了商超的固定结账期,这批产品就要延迟到下月结算,更是大大降低了资金周转率。所以,经销商对于物流配送环节一定要密切关注和管控,马虎不得。
5.售后环节
每个经销商都存在滞销产品,有的经销商是对此不理不睬,就等着厂家来解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经销商的仓库里还有一两年前的货。经销商想的都是低价处理会亏钱,并等着厂家给补贴,但没想到滞销产品不及时处理就会占用资金,还会贬值,这是更大的隐性损失。所以,经销商一定要改变这种思维,要时刻注意对滞销产品的处理,不要积压,不要等着厂家来处理,一方面要及时和厂家沟通,取得厂家的费用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只要产品稍有滞销就马上采取消化措施,如调换区域、调换渠道等,不要等到完全卖不动了再想方法,那时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