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尔朱氏集团的三大成因

尔朱氏集团能够在北魏末年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其凭借主要有三点:

一是有稳固的根据地,秀容川经过尔朱氏的几代经营,已经成为尔朱氏家族的绝对控制区,这就为他们外出征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尔朱氏家族人物众多,他们在北魏末期的政治舞台上已经积聚起相当大的实力;

三是与六镇兵将的结缘,进一步壮大了实力。

下面就稍作详细讲述。

首先,来看第一点。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之后,秀容川已经成为尔朱氏的政治老巢,这是尔朱氏参与政治的根本保障。在行政隶属关系上,秀容川地属肆州(北魏肆州下辖永安、秀容、雁门三郡,治九原即今山西忻州),但在地缘政治上,却是并、肆二州之间的屏蔽,因此秀容川就成为争夺、经营并肆地区所必须控制的关键性区域。尔朱荣要从根本上确保秀容川的安全,就必须进一步控制并、肆,将并肆地区经营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从北魏朝廷方面来说,一方面不得不借助尔朱氏的力量以压平动乱,另一方面却不希望并肆地区从此成为尔朱氏的一统天下。据历史记载,当尔朱荣率部到达肆州的时候,“(肆州)刺史尉庆宾畏恶之,闭城不纳。荣怒,攻拔之,乃署其从叔羽生为刺史,执庆宾于秀容。自是荣兵威渐盛,朝廷亦不能罪责也。”

此事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肆州刺史尉庆宾为何拒绝尔朱荣入城?我们认为,尉庆宾此举应当是奉朝廷旨意行事,正反映了北魏朝廷不愿意尔朱氏在肆州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心态。对于尉庆宾拒绝自己入城背后的政治含义,尔朱荣自然也是心中有数,所以他不惜冒着与朝廷决裂的危险,而一举攻克肆州,并任命从叔尔朱羽生(?—531)为刺史,将肆州控制在自己手中。

“自是荣兵威渐盛,朝廷亦不能罪责也”一句,反映的正是尔朱荣控制肆州以后尔朱氏家族与北魏朝廷的关系:尔朱荣势力集团的真正形成,就是在控制肆州之后,从此北魏朝廷对于尔朱氏只能求助或仰仗,却不能有任何指责。在控制肆州不久,并州也落入尔朱荣的手中,从此以后,以秀容川为中心的并肆地区就成为尔朱氏集团东征西讨的根据地。

并、肆二州相比较,尤其以肆州最为尔朱氏之政治根本。一般情况下,肆州的军政事务都是由尔朱荣本人处置,而一旦外出征讨,他总是要留下关系最为亲密、也最有能力的堂侄尔朱天光(496—532)代理肆州事务。例如,后来尔朱荣领兵到河北征讨葛荣的时候,镇守肆州的任务,就交给了尔朱天光。

作为尔朱氏的发迹之地,秀容川则为其最后之老巢,特别是并州、肆州失守的情况下,这里就成为尔朱氏负隅顽抗的最后一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举两个事加以说明。

事例一,503年九月,尔朱荣在入朝的时候,被孝庄帝元子攸(507—531,字彦达,北魏第十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谥号孝庄皇帝,庙号敬宗)刺杀。得知尔朱荣被杀的消息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533,字万仁,胡名吐没儿,尔朱荣堂侄)立即刻率部进攻洛阳,要为尔朱荣报仇。但是我们注意到,就在尔朱兆快要攻克洛阳的时候,却突然撤兵。尔朱兆的举动该作何解释?原因就在于秀容川出现了紧急情况。原来,孝庄帝在谋划刺杀尔朱荣之前,就已经“密敕”纥豆陵步蕃(?—530)等人做好袭击秀容川的准备。就在尔朱兆进攻洛阳的时候,纥豆陵步蕃也对晋阳展开攻势,并做出攻击秀容川的态势。这就迫使尔朱兆不得不放弃进攻洛阳,而“回师御之”。

所以,孝庄帝在诛杀尔朱荣的同时,派遣军队袭击秀容,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摧毁尔朱氏的战略基地。尔朱兆无暇留居洛阳而回师防御,则是为了确保秀容这一战略基地的安全。秀容川对于尔朱氏之重要性,由此可见。

事例二,531年七月,高欢(496—547,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即今河北景县,出生于怀朔镇即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东魏权臣、北齐政权奠基人,高洋称帝建立北齐,追尊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改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北伐尔朱兆,“尔朱兆大掠晋阳,北保秀容。……尔朱兆既至秀容,分兵守险,出入寇抄。”这个时候的尔朱兆及其所率军队,实际上已经是负隅顽抗的败军残将,但是,依然令兵强马壮的高欢一时难以措手。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高欢才利用尔朱兆岁首宴会、防守懈怠之机,派遣窦泰(?—537,字世安,大安捍殊即今山西寿阳人,祖籍清河观津即今河北武邑)偷袭,攻破秀容川,消灭尔朱氏。尔朱兆能够以败军之师抗衡高欢半年之久,也表明秀容川乃是尔朱氏经营数世的根本,很不容易摧毁。

再来看第二点。尔朱氏能够在北魏末年政治舞台领一时之风骚,与其家族人物一时鼎盛,也有关系。如前所言,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虽然偏居秀容川,但是一直与洛阳政坛往来密切,并以雄厚的财力为尔朱氏参政铺开了一条坦途。仅据《魏书》尔朱氏列传所载,在尔朱荣领兵进入洛阳之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尔朱家族人物任职于北魏朝廷。

他们是:尔朱荣(直寝、游击将军)、尔朱菩提(尔朱荣子,羽林监→直閤将军)、尔朱兆(平远将军、步兵校尉)、尔朱侯真(孝文帝时,并、安二州刺史,始昌侯)、尔朱买珍(宣武帝朝,武卫将军→华州刺史)、尔朱彦伯(奉朝请→奉车都尉,尔朱荣从弟,祖侯真、父买珍)、尔朱世隆(500—532,字荣宗,尔朱荣从弟、尔朱仲远之弟,孝明帝时,直斋→直寝→直閤)。

可见,尔朱荣能够在魏末政治舞台叱咤风云,并非无源之水。早在孝文帝南迁洛阳之时,尔朱氏家族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朝廷任职,其中还有一些人担任近侍皇帝的禁卫武官,因此可以说早在魏孝明帝时,尔朱氏已经积聚起一定的政治实力。及至尔朱荣进入洛阳,成为北魏朝廷的擎天之柱以后,尔朱氏之势力遂臻于一时之盛。

第三点,尔朱荣奉命征讨六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他提供了接近六镇的机会。自诸史籍,尔朱荣势力空前膨胀并形成为军事政治集团,是在征讨六镇的过程中收降了大批六镇将领之后。尔朱氏集团中的骨干分子,绝大部分出自北方六镇,或者本来就是六镇叛乱将帅。仅据《魏书》《北齐书》《周书》等,粗略统计如下:

叱列延庆、贾显度、樊子鹄、贺拔胜、贺拔岳、贺拔允、侯莫陈悦、侯渊、侯景,高欢、窦泰、尉景、厍狄干、潘乐、段荣、斛律金、孙腾、司马子如、蔡俊、韩贤、刘贵、任敬延、张琼、斛律羌举、慕容绍宗、步大汗萨、王基、万俟普、万俟洛、可朱浑元、破六韩孔雀、宇文泰、宇文导、寇洛、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达奚武、侯莫陈顺、豆卢宁、宇文贵、杨忠、王盟、韩果、厍狄昌、田弘、梁椿、王勇、宇文虬、耿豪、窦炽。

上述57人都是后来西魏、北周或东魏、北齐创基的主要军事将领,其中包括高欢、宇文泰这两位东、西政权的缔造者。他们原本都是出身于北方六镇,或原属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六镇叛乱势力的将领,都是在同尔朱荣作战的过程中或尔朱荣“举义旗”的时候,投身尔朱氏的麾下。

因此,尔朱荣的势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空前发展,并逐渐形成魏末最强大之军事政治集团,与尔朱荣拉拢、收容六镇反叛势力实有直接关系。如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六镇起兵的问题时就曾指出:“六镇兵经过三次转手。第一次由破六韩拔陵转到葛荣手上,葛荣赖之以继续与洛阳统治者作斗争。第二次从葛荣转到葛荣的镇压者尔朱荣手上,尔朱荣欲倚之以壮大自己的势力。第三次从尔朱氏手上转到高欢手上,高氏赖之以建立东魏与北齐。……自杀朝士,禽葛荣,尔朱氏的势力不可一世。”可见,正是在打垮葛荣、收编其六镇数十万军队之后,尔朱荣的势力,方才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