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业如何与资本共舞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讲,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调动敌人,“致于人”,就是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意思。

既能知己、知彼,又能掌握主动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权,不仅是战场上的行为准则,而且是所有博弈行为的通则。

第一,要了解自身的需求。

企业往往基于资金的需求,与资本打交道。钱固然重要,但钱背后的东西更重要。钱背后的东西是什么?钱背后的东西,就是对方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对方所提供的增值服务恰好是企业的短板,这样的资本才是最好的资本。

第二,要了解资本的本性。

所谓本性,就是你改变不了的东西。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本无所谓好与不好。很多事情之所以结局不好,不是因为别人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对。

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一天,蝎子找青蛙帮忙过河。青蛙担心蝎子蜇到自己。蝎子说,我要是蜇你,我也会被淹死。青蛙一想,也对,于是就放心了。但在过河的途中,蝎子还是蜇了青蛙。最后,蝎子、青蛙同归于尽。临死前,青蛙抱怨:你为什么要蜇我呀?蝎子解释道:没办法啊!我实在管不住自己,所以才蜇了你一下。

蜇人是蝎子的本性,这跟道理和逻辑没有关系。

资本有它自身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资本的优点就是,拥有开阔的视野、精湛的财技,但是他也很功利、势利,并且往往没有耐心。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资本的外在包装,与他打交道,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第三,要牢牢把握主动权。

任何博弈的活动,拥有主动权都非常重要。如果老是处于被动局面,结局往往不妙。

什么叫主动?备而不用叫主动,用而不备叫被被动;别人求我们叫主动,我们求别人叫被动;我们说了算叫主动,别人说了算叫被动。

如何才能争取主动?关键是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在有钱的时候去找钱,没有钱的时候找钱就会很被动。筹融资往往伴随经营活动的始终,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步到位,因而也别奢望一蹴而就。节奏把握不好,走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陷入被动。

另外,筹融资是用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所以绝不能丧失公司的控制权。丧失了控制权,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自然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单就繁殖模式而言,有的是有性繁殖,有的是无性繁殖,有的是雌雄同体,有的是雌雄异体,有的单性繁殖,有的两性繁殖。但进化的结果是,雌雄异体、两性繁殖成了主流。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这样可以接受多样性,增强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就如同人一样,人为什么要分男女呢?为什么要找个对象呢?完全可以想象,假如人不分男女,假如人不找对象,人类社会该有多么单调!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资本作为一种商业业态,不是从来就有的。资本的出现,是商业社会进化的结果。资本其实是一种不同于实业的商业物种。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劣势。如果彼此进行深度结合,就可以获得多样性,增强适应性。反之,适应性低,就有可能被淘汰。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家来说,汲取资本长处,学会与资本共舞,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附记:当下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上世纪末,“风投”在中国还是个新鲜词。到如今,VC、PE已经变成寻常百姓话语。以前稀缺的是资本,谁能拉到风投,谁牛气。现在稀缺的是项目,谁能投到好项目,谁牛气。

真的缺资本或缺项目吗?我看也未必。表面上是缺资本或缺项目,其实是缺企业家精神和投资家精神,或者说是缺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的精神。说白了,就是缺精神。

我们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到处人头攒动,物欲横流。连一些台面上的人物,说的也都是些言不及义的话,做的都是不着边际的事。真的让人瞧不起。哪有精神可言?!

发牢骚不好。偶尔为之,不伤大雅。是为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