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帛书本作正,与政通,治理国家的意思。
闵:帛书本作闵,min(音敏),与闷通,指无声无息,引申为安静恬适,自得无哀号之意。
屯:帛书本作屯屯,通行本做淳淳,屯与纯、醇通,意思都是淳朴忠厚。
屯之意以易经屯卦解之最确。《易》:屯,震下坎上。即云雷屯之象,雷在下雨在上,乾、坤之后第三卦。《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彖》: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这是万物将生未生之前酝酿混沌的状态。
察:《尔雅》:察,审也。即详审缕分,辨析分明,察又假借为杀,有不可通融,肃杀严厉之意。
邦:帛书本为邦,通行本为民。
夬:帛书本作夬,guài(音怪),决断、分别的意思,通行本做缺缺。
夬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的夬卦:乾下兑上。卦象是一阴爻在上六,五阳爻在下,是女主临天下之象,如武则天。《彖》: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悦),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夬·九三:壮于顽,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意思是,与凶顽之徒搞在一起,这是危险的。君子想与恶人(顽)决断,于是独自外出,却遇到大雨,被淋成了落汤鸡,心里会有恼火,但终归是没有过错的。这里的君子夬夬,九三指君子做出决断,坚决地离开顽鄙凶徒,宁可独行遇雨,被淋成落汤鸡。
本章通行本作缺缺时,都解为奸诈,将缺解为狡狯,缺缺就是机心伪诈的样子。但夬之意,不是狡狯,而是决而断之,即分离,引申为离心离德之意。
郭店乙本:大成若夬。与通行本的大成若缺也有不同。
我认为老子此处是用两个卦名,既符合老子守藏史的知识背景,也反映老子措辞的精妙。一切思想都是有来源与继承的,老子的思想并不能完全按后人解释,更要往前看到其思想的来源,这样的老子才更加“立体”丰满。
祸:神不福也,即上天不让你幸福,这是古人对祸的观念,有浓厚的崇敬先祖的原始内涵,包含中国古人对人生灾难的理解。与西方认为的自作自受、不敬上帝而降祸,都是有所差异的。
褔:《韩非子·解老》:全、寿、富、贵,之谓褔。达到身体健康无损、长寿、富裕、尊贵四种情况,才叫褔。《礼记·祭统》:褔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此处的备,即完备,即凡事都有所准备,有所凭恃的意思。以备解释褔,褔就是什么事都顺利,没有不顺利的情况,这也是中国人对福气的一贯理解。
倚:倚,依也。即紧靠着的意思。
伏:潜藏。杨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
《文子·符言》:故誉見即毀隨之,善見即恶從之,利为害始,福为禍先,不求利即无害,不求福即无禍,身以全為常,富贵其寄也。
极:终极,尽头。
正:其无正也,此处正为终止之意。
正、奇:此处正为平常、常规,奇,ji音几,王弼注曰,诡异乱群,谓之奇也。复,反复,往复之意。
妖:反常诡异之事,皆为妖。《左传·宣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古人认为妖、灾都与民德有因果关系,这个观念是中国最传统的观念之一,并非老子、孔子所发明独有。民反德,就是乱世末法,人心大乱,行为悖谬,倒行逆施之谓。
迷:心惑,即心思被迷惑糊涂。
是以:通行本后有圣人,帛书本无,帛书本为是。把后面的训导限定为圣人之德,范围就小了,实际是通用于所有人。
方:方正而有圭角。这里指方正之德性。
割:用刀割裂。这里指德性被割裂损伤。《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指割肉的时候要方方正正,不要随意乱割,这是敬食知礼的表现。
兼:通行本作廉而不刿,廉即棱角,刿即伤。帛书本作兼而不刺,与通行本意思相同,但文字、意思更形象简单。兼:并立包容。
兼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说文》:兼,并也。
刺:刺入、扎入,用尖利的东西扎进另一物体。
直而不肆:直接而不放肆。直: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