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深度分销以来,就存在占仓行为。但占仓与压货不同,早期占仓是为了占用终端资金,后期已经失去了占资功能。如果说占仓仍然在终端合理销售范围内,压货则是超出正常销售能力的占仓。占仓演变成压货是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但普遍性的压货则始于2014年。
2013年,多数快消品行业销量达到历史顶峰,销量封顶。但是,长期增长的惯性,企业并不认为销量下滑是行业问题,而认为是营销出了问题。在销量下滑情况下,企业的本能反应是“大力度促销”,表现方式是压货。而大品牌的另一个做法是买断,不仅仅包括KA买陈列,还包括流通终端买陈列、买货架。深度分销从客情到买断,已经演变成“终端购买流量”的行为,此时的深度分销已经变质。
压货带来的问题是深度分销倒退。因为终端承受压货的能力有限,压货时伴随的阶梯性促销政策,带来的是二级批发商的回潮,深度分销“一夜回到十年前”。与大品牌二级批发商回潮相比,多数小企业放弃了深度分销,回归“省代”,专注做好产品,带动了小企业产品推新率的快速上升。以往有“省代”是大分销,现在的“省代”有基层分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