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色(Role)

在流程设计的时候,“角色”是一个关键的要素,它关乎流程最后是否有对应的人来负责执行;同时,“角色”也是诸多流程设计者遇到的关键障碍之一。很多流程设计者,因为ISO体系的长期熏陶,已经习惯了用岗位、部门的方式来设计,突然来一个“虚”的角色,使用起来难免有些别扭。同时,也有诸多的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个需要了解其背景及问题。

在ISO体系下的程序文件,流程图都习惯用部门、岗位来与活动对应,更有甚者,只有简单的活动说明、描述,没有明确承接的组织或人。如下图所示:

图3.10 某公司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图

上图是比较常见的推行ISO体系的公司使用的流程图,图中加粗部分是用部门进行定义。这样会产生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门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比如制造部,里面还分了很多下一层级的部门/小组,如:工程、工艺、维修、设备管理等;颗粒度太大,导致每次都要找部门最高负责人拍板,指定负责人,层层指派,难以快速响应处理问题。

第二,国内的企业,一个习惯性的做法是组织架构经常变,而且部门的名称命名相对比较随意,组织架构变化了,部门的名称变了流程就得跟着变化,稍不留神没有及时更新,流程就找不到主了。

另外,有些公共类的流程,比如《请假申请流程》,在公司里,谁都有可能要用到《请假申请流程》,对应部门的话就无法做了。

回归到角色定义上来,角色是指已定义好的标准执行者,负责流程活动的执行及输出。如:IT需求申请人、IT方案审批人、合同注册专员、EMT(经营管理团队)、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等。

如果某个岗位,在公司内是很容易识别到,具有唯一性,在定义角色的时候可以用岗位名称作为角色,如董事长、总经理等,但忌用部门或其他无法快速识别的岗位名称做角色。如,工艺工程师,有些公司在研发部门有工艺工程师,在制造端还有工艺工程师,在定义角色的时候工艺工程师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在某些公司,物控工程师、客户经理,在公司内是可以快速识别的岗位类别,可以用做角色定义(如图3.11所示)。当然,这个时候角色依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岗位/职位,即便是工程师,也有不同的等级划分,具体的分工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依然需要通过匹配关系来定义好,避免执行的时候出现偏差。

图3.11 流程角色展现

在实际设计流程的时候,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公司环境来确定哪些岗位可以直接用来定义为流程角色,哪些必须另外去定义,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说,小“角色”,大用途;小改变,大改进。